暖暖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7部分,還珠之雲淡風清,暖暖,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終於所有人都望穿秋水的時候,太后這根救命稻草從五臺山回來了,乾隆只得暫時放下嫣然一事,一心一意迎接起為了他茹素吃苦回來的親孃來。太后不愧是太后,一開始並不發作,等到迎接典禮過去才暗地裡把皇后好好地說了一頓,說什麼怎麼能混淆皇室血統怎麼能枉顧宮規之類的,明裡是說皇后的,暗地裡卻是敲打乾隆,聽得乾隆是一腦門子汗急忙請罪。太后也就罷了,畢竟什麼鳥什麼花都已經處置了,而那個最看不順眼的令妃也再也不會蹦躂了,聽說福家也只要西藏土司一走就處理了,她還有什麼好跟親生兒子橫的。只是唯一一點不滿意的就是居然把小燕子指給了五阿哥,還把五阿哥沒名沒份地圈了,祖母總是疼孫兒的,再加之以前五阿哥為討太后歡欣很是下了一番苦心,又有那本血經,太后也沒像乾隆似的真的面對過五阿哥的無君無父舉動,在老太太心裡不好的都是勾引好孫兒的壞女人,便跟乾隆唸叨開了。皇后不好聽便索性告辭了,乾隆有心解釋又怕惹太后生氣,再看看血經再想想曾經意氣奮發的兒子也覺得心酸,剛巧那邊來報小燕子真的懷上了,也算是難得的喜事,想了想到底還是解除了圈禁,只是爵位卻一點都沒提起。太后見目的達到也不強求,順口說起了嫣然的婚事,在路上已聽說了嫣然指給了福康安,雖覺得滿漢不婚,但好歹真心喜歡嫣然,嫣然又救駕有功也就沒言語了,只是後來又聽乾隆的種種就覺得太過於小題大做了,便苦口婆心地勸開了。
“皇額娘,兒子也不知怎麼的總想對著嫣然好一點。”被太后訓到後面去乾隆在親孃面前到底說了實話。
太后一愣,卻不知如何回答,看自家兒子的表情也不是那等色令智昏的,反倒看上去一片慈父心腸,心裡也覺得有些怪異,不過話說回來她對嫣然也是投緣,但該說的還得說,這回太后不從禮法上講,單單隻講嫣然的處境,畢竟前面還有兩個嫂子,尤其是福隆安的妻子還是和嘉,如此不好,到時候難做的還是嫣然。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總算將乾隆不情不願地說通,乾隆頓時萎靡了下去,合著忙活半天還是不關他的事。但太后如此說了,乾隆已不好再插手,只得將已經準備好的東西一股腦兒塞給弘晝由他去辦,心裡酸酸的,只想拿人出氣,那些去了濟南調查的人算撞到黴頭上,三天兩頭被乾隆罵一聲辦事不利,只得加快了調查程序。夏家已經沒人了,族人早就不來往了,祖宅早被賤賣了,原先的下人也是一鬨而散,再加之夏雨荷未婚生女並不是什麼好名聲,根本沒與人來往,而且乾隆要調查還是什麼真相還是要往深裡挖掘,看著早煥然一新換了牌匾的大明湖畔夏府,那幹人等皆是愁白了頭髮。不過好在天無絕人之路,這時一個乾瘦老頭正提著壺酒靠在大門邊喃喃自語,調查的人耳尖聽見他說什麼老爺,夏家家業凋零,頓時眼睛一亮不管真的假的一撲而上。
當然這一切暫時跟京城裡的嫁事沒關係,沒了乾隆的搗亂,富察家和紀家進行得很順利,大家都是低調的人,並不敢非常鋪張,反正包子有肉不在褶上,暗地裡再偷笑好了。雖紀曉嵐是漢人,但這回他也沒堅持,婚禮竟按著滿人婚俗辦了,富察家見紀曉嵐好說話,他們也更加殷勤,因此送小禮、過彩禮都進行得很順利,直等著婚禮的那天到來。
只是正日子一到,嫣然幾乎恨死了福康安是滿人這一事實,不,應該說是恨死了要在清朝結婚這一點,像現代多方便,哪有這麼多亂七八糟的規矩。光是婚禮就要辦三天,第一天“殺豬”,第二天“亮轎”,第三天才是“正日”,雖然兩家都儘量低調,但是在乾隆最後忍不住地插手之下,婚禮還是難得的盛大,又有京城百姓感念紀曉嵐平日裡的恩德,竟是自發自動地慶祝起來,居然演變成一個舉城歡慶的局面,福康安只剩下傻笑了,披紅掛綵的,只盼著越多人知道嫣然屬於他越好。嫣然卻是累得不行,等到一切規矩完了終於可以坐在洞房之中休息之時她幾乎癱了,太累了,比打仗還累。只是旁邊還有陪嫁的嬤嬤丫頭在,只能忍忍忍,不由再次肯定自己的英明決策,要是真的進宮認生父了可不得更恐怖。
其實因嫣然是漢人身份又有些特殊,富察家憐惜她,也並沒有完全按照滿人習俗來,不然她哪有這麼輕鬆的,早一家的女眷鬧上來了。
只是嫣然卻不知內情,等到一切事了對著看著她傻笑的福康安抱怨,福康安卻是什麼都沒聽見只對著嫣然如花的容顏發呆。
“喂,你到底有沒有在聽啊。”嫣然見狀不滿地推推他,卻被他抱了個滿懷。
“喂!”嫣然怒視著他不斷著掙扎,“你放開我。”
“不放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