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越南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74章 首飛成功,學霸的培養系面板,千越南秋,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此次發射因為你那臺量子中繼器的原故,只能再搭載一輛玉兔三號月球車,不過以我們新一代月球車的各方面強大效能,能夠滿足對熔岩管洞的探測工作。”
2026年11月21日,昌海市,航天發射場火箭垂直總裝測試廠房。
藍色大門前戴著白色安全帽的周明偉,邊走邊和身旁的徐昀說著,兩人一起朝著前面的廠房走去。
距離正式發射的時間還有三天,此刻整個航天發射場都忙碌了起來。
早在將近一個月前,分裝在各個集裝箱內的箭體便被運送到了這裡,在垂直總裝測試大廳內完成吊裝。
除了長征十號載人運載火箭的箭體外,還包括月面著陸器玉兔三號月球車,以及直接從量子資訊科技研究院運送過來的墨子二號量子中繼站。
其中玉兔三號正是徐昀所設計的新一代月球車。
按照真實情況來講,以現有長征十號和月面著陸器的整體水平,所能搭載的絕不止一輛月球車。
哪怕多了項量子中繼器的任務。
主要最近外界有不少擔憂的聲音,本來搭載一輛月球車都被說成冒險,真要是宣佈多搭載兩輛的話,只怕局面會更糟糕。
好在眼下月球車的任務只是探測熔岩管洞位置,且不具備對月壤加工的功能,憑藉玉兔三號的能力足以順利完成。
這也是周明偉比較放心的地方。
隨著此次發射成功後,後面待玉兔三號確定合適的熔岩管洞位置,便會接連發射長征十號。
使用鑽孔裝置對管洞轟擊。
同時搭載更多的月球車開始修建月球基地。
至於基地的核心艙將會先和空間站對接,待管洞整理完畢後再執行降落任務。
而這些裝置航天科技集團方面都在加緊製造生產。
另外根據載人航天辦公室的決定,此次發射任務成功後便會正式公佈新的登月方案,相信內容肯定會讓所有人為之震驚。
還有值得一提的是,徐昀離開院裡時,量子資訊科技研究院便在研發地面的大型接收站。
確保地面屆時能精準捕捉到月球中繼器發來的站量子通訊。
所以這回發射也變得非常重要,無論如何都要保證順利完成不出岔子。
隨著兩人的交談,在順利走進總裝廠房內後,視野中也頓時出現一個龐然大物。
讓人忍不住抬起頭觀望。
全長約九十米的箭身,起飛重量達到兩千噸,可以將25噸有效載荷直接送入奔月軌道,單看上一眼便能感覺到極大的視覺衝擊。
“周設計師,不辱使命我們的任務完成了。”
這時只見一位看上去比較年輕的男子走過來,身著藍色工作服,到達周明偉跟前後立刻彙報。
將近一個月的時間裡,徐昀為了量子中繼器的組裝順利沒少出力。
自然認識眼前這位男子。
知道對方是負責吊裝任務的指揮員。
火箭的吊裝同樣是一項難度很大的技術活,從集裝箱水平轉載卸車開始,每項操作都需要格外小心注意。
過程中除了要小心防止最不能發生的碰撞外,還要透過各種系統對箭體模組進行水平狀態準備,然後起吊懸空完成對接組裝。
這需要負責吊裝的成員之間互相配合,在指揮員的口令下不斷跑位連線翻轉落位。
因此十多名吊裝人員都非常年輕,平均年齡要比徐昀都低上很多歲。
吊裝順利完成自然也讓周明偉鬆了口氣,算是安全結束了一個環節。
否則要是剛開始就出現問題,肯定會影響定好的發射任務。
此刻聽到吊裝指揮員的這句話,倒也沒吝嗇自己的稱讚。
“這次吊裝可是全拜託你們了,我相信長十的首飛肯定會順利完成。”
“我們也相信。”對方點點頭說。
接下來的時間,周明偉和徐昀又到處轉了下,確保各個環節不出現任何的問題。
足可見對此次發射任務的重視。
昌海航天發射中心不知道執行過多少發射任務,各方面經驗都很豐富,對各項工作都有著嚴格的章程規定做到發現問題及時解決問題。
由於此次發射任務不需要航天員參與,不過此時航天員內部正展開激烈競爭選拔。
挑選首次登月的人員。
作為系統內的人,誰都知道長征十號的發射,標誌著載人登月已經近在眼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