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越南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30章 登上自然雜誌封面,學霸的培養系面板,千越南秋,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沒有辦法用常理來推斷。
何況他領取阿貝爾獎的時候,就已經獲得了固態電池技術。
完全是胸有成竹。
對於託納科這種老一輩科研人,徐昀還是比較敬佩尊重的。
既然人家做到了這種程度,他肯定不會端架子。
“託納科教授言重了,化學材料領域可不單單隻有固態電池材料。”
“有很多地方我還要向你請教呢。”
快速起身重新招呼託納科坐下,並開口說了這麼句符合實情的話。
雙方講到這種程度,自然都心照不宣的不再提起之前採訪的事。
接下來伊萬也有些迫不及待,想著儘快完成採訪省得耽誤下期雜誌發表。
在這種情況下徐昀倒也比較配合,當即便把此專案的另外兩個人喊了過來。
當伊萬和託納科得知那麼大的研究成果,加上專案負責人就只有三個人後,整個人的表情直接僵住完全不敢相信自己看到的。
“這簡直就是一個奇蹟,只有三個人便徹底解決了全固態電池技術嘛。”
“真是不可思議。”
面對自然雜誌主編和行業權威的稱讚,萬曉勇和盧毅可不好意思往自己身上攬功。
連忙開口說出真實情況。
“我們只是擔任徐總的科研助理而已,整個專案和研究成果基本上都是徐總完成的。”
此話一出更是讓在場其他人呆若木雞,忍不住倒吸一口涼氣。
到了這個時候徐昀倒也沒有故作謙虛,臉上堆出笑容提醒了伊萬一句。
“伊萬主編,我們可以開始採訪了。”
“好。”
“好的。”
被這句話驚醒的伊萬,這才後知後覺反應過來。
連續回答了徐昀兩聲,急忙把目光放到旁邊的朱莉身上開口吩咐。
“趕緊佈置器材裝置。”
“是主編。”
隨行擔任助理的朱莉,聞言不敢有任何遲疑,連忙行動起來。
因為自然屬於期刊雜誌,採訪是以文稿形式呈現。
基本就是詢問下專案研究中的心路歷程,並不涉及具體的技術資料。
整個專案組就只有徐昀和盧毅以及萬曉勇三個人。
人少採訪起來倒也輕鬆,大概只花費了將近一個小時的時間便採訪結束。
期間徐昀還特意展示了實驗室內的電池樣品,以此作為封面。
採訪結束後伊萬隻想趕緊在期刊上刊登,因此沒有留在京州市多長時間便匆匆返回。
倒是託納科多待了幾天,和徐昀討論起材料化學中的內容知識。
時間如白駒過隙快速流逝,解決完自然雜誌採訪的事徐昀也很快完成了傑青評選的申報材料,按照以往評選的流程大概下月結束評選會並於七月份公佈名單。
來到五月下旬,自然雜誌最新一期終於上線。
其封面正是深度科技固態電池實驗室所製作的電池樣品。
雜誌上不但宣佈低成本的全固態電池被攻克,還給出了託納科等權威教授的高度評價。
先前深度科技已經公佈了科研成果和資料,現在有了自然雜誌作為權威認證,相關訊息很快便在全網快速傳播陷入沸騰。
面對這個訊息反應最大的無疑是外網使用者,他們無論如何都沒有想到託納科教授的言論變化竟這麼快。
前倆月還信誓旦旦表示徐昀不可能在化學材料上取得多大成果,轉眼就又給出了高度評價並主動承認自己的錯誤推測。
不過這也讓大家明白,徐昀研究出低成本全固態電池技術的事是真的。
很快便在油管推特等平臺上展開熱議。
眼看電池市場即將被徐昀的深度科技壟斷,不免為以後擔心。
“連託納科教授都改口了嗎,對方真的已經掌握了全固態電池技術?”
“我們的電池公司是幹什麼吃的,這麼多年的研究居然比不過人家幾個月。”
“看來電池行業要變天了。”
“這種天賦是不是過於強大了,對方該不會是外星人吧。”
“我的上帝。”
“我們國家的企業早就研究出了能量密度更強大的電池,他們壟斷不了全球的電池市場。”
……
先前深度科技發表公告時,由於情況暫時還不清楚並沒有引起官方媒體下場進行宣傳報道。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