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發弄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06部分,隨身帶個聚寶盆,散發弄舟,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哪隻雄蟋蟀勇猛善鬥,打敗了其它同性,那它就獲得了對雌蟋蟀的佔有權,所以在蟋蟀家族中“一夫多妻”現象是屢見不鮮的。當然,從生物學進化論觀點來分析,這也是自然選擇,優勝劣汰,有利於蟋蟀家庭子子孫孫健康昌盛。此外,蟋蟀的鳴聲也是頗有名堂的,不同的音調、頻率能表達不同的意思,夜晚蟋蟀響亮的長節奏的鳴聲,既是警告別的同性:這是我的領地,你別侵入!
同時又招乎異性:“我在這兒,快來吧!”當有別的同性不識抬舉貿然闖入時,那麼它便威嚴而急促地鳴叫以示嚴正警告。若“最後通牒”失效,那麼一場為了搶佔領土和捍衛領士的兇殺惡戰便開始了,兩隻蟋蟀甩開大牙,蹬腿鼓翼,戰在一起,其激烈程度,決不亞於古代兩國交戰時最慘烈的肉搏。蟋蟀的分佈地域極廣,幾乎全國各地都有,黃河以南各省更多。它喜歡棲息在土壤稍為溼潤的山坡、田野、亂石堆和草叢之中。此蟲一般在夏季的8月開始鳴叫,野外通常在20度時鳴叫得最歡,10月下旬氣候轉冷時即停止鳴叫。
它每年發生1代,產卵在土中以卵越冬。雄蟲遇雌蟲時,其鳴叫聲可變為:“唧唧吱、唧唧吱”,**時則發出帶顫的“吱……”聲。雄蟲好鬥,當兩隻雄蟲相遇時,先是豎翅鳴叫一番,以壯聲威,然後即頭對頭,各自張開鉗子似的大口互相對咬,也用足踢,常可進退滾打3~5個回合。然後,敗者無聲的逃逸,勝者則高豎雙翅,傲然地大聲長鳴,顯得十分得意。蟋蟀因其能鳴善鬥。
自古便為人飼養,據記載,天朝家庭飼養蟋蟀始於唐代,當時無論朝中官員,還是平民百姓,人們在閒暇之餘都喜歡帶上自己的“寶貝”,聚到一起一爭高下。據研究,蟋蟀是一種古老的昆蟲,至少已有1.4億年的歷史。每個寧靜的夏夜,草叢中便會傳來陣陣清脆悅耳的鳴叫聲。聽,蟋蟀們又在開演唱會了!蟋蟀優美動聽的歌聲並不是出自它的好嗓子,而是它的翅膀。仔細觀察,你會發現蟋蟀在不停地震動雙翅,難道它是在振翅欲飛嗎?當然不是了,翅膀就是它的發聲器官。
因為在蟋蟀右邊的翅膀上,有一個像銼樣的短刺,左邊的翅膀上,長有像刀一樣的硬棘。左右兩翅一張一合,相互摩擦。振動翅膀就可以發出悅耳的聲響了。每到繁殖期,雄性蟋蟀會更加賣力地震動翅膀,用動聽的歌聲,尋找佳偶。其中歌王當屬長顎蟋蟀。體長可達20毫米左右,觸角長約35毫米,因兩顆大牙向前突出,故名長顎蟋蟀,俗稱薩克斯。除了善於歌唱,蟋蟀還十分好鬥。
當今社會賞玩鳴蟲似漸成風尚,無論是京城、上津、中海、粵州、香港等大都市,還南】京、杭】州、蘇】州那樣的中等城市,以及鹽城射陽市縣級城市,都有規模不等的鳴蟲市場。賞玩鳴蟲作為娛樂活動,多少可以折射出現代人渴望返樸歸真的意趣。
一年一度的蟋蟀大賽於10月底在京城舉行,北京市約400多名蟋蟀愛好者參此次蟋蟀大賽將持續一個月,蟋蟀愛好者全部來自民間,最後取得冠軍的蟋蟀將獲‘蟲王‘稱號。據天朝蟋蟀專業委員會會長吳繼傳介紹,目前京城市大約有近十萬名蟋蟀愛好者,在蟋蟀專業委員會註冊的就有1000多人。雙休日在京城的一些公園,經常會看到他們三五成群地在鬥蟋蟀。
蟋蟀又名蛐蛐、促織,從唐朝天寶年間開始養鬥蟋蟀,興於宋,盛於明清。以前,在京郊香山、玉泉山、溫泉等地,蟋蟀俯首即得,即使城內的故宮、北海、天壇、太廟等地也能捉到蟋蟀。白牙青、白牙紫、垂青一線飛蛛、鐵彈子都是北京知名的蟋蟀品種。京城民間始終保留著玩蟋蟀的習俗,各路玩兒家經常聚集到一起聊蟋蟀、鬥蟋蟀。盛行時宣武門、牛街、椿樹上頭條是有名的擺擂臺、鬥蟋蟀的地方。
如今,京城的蟋蟀越來越少了,於是北京的蟋蟀愛好者爭相跑到千里之外的寧陽縣購買。目前人工繁殖技術的發展使玩蟋蟀者一年四季都能聽到蛐蛐的叫聲。近些年,冬季裡繁育蟋蟀的行當在天津火熱起來。現在,京城官園等蟲市裡的蛐蛐兒大部分是來自上津。
蟋蟀、油葫蘆、蟈蟈號稱中華三大鳴蟲。三大鳴蟲中,玩得最好、最精彩、最有文化韻味的當數蟋蟀。古人玩蟋蟀講究三種境界。第一種境界叫‘留意於物‘。這其中最典型的代表是南宋宰相賈似道,竟然因玩蟲而誤國;第二種境界稱‘以娛為賭‘,把鬥蟋蟀作為賭博手段;第三種境界叫‘寓意於物‘,這是最高境界,多為文人雅士所為。
位於京城西便門明城牆遺址城樓的京城第一座鳴蟲館‘古道茶苑‘,是京城新近開設的喝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