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節長肉肉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37章 一百三十六章私人的罪過,公眾的利益!!朱棣密探夜不收!,熱血駙馬,過節長肉肉,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第137章一百三十六章私人的罪過,公眾的利益!!朱棣密探夜不收!
節儉反而導致衰亡,奢侈才能興隆大明?
聽到這樣的觀點,令在場的眾人無不發愣。
節儉是美德,在儒家思想深入骨髓的時代中。
下至萬民,上至天子都提倡勤儉節約。
比如以節儉著稱的漢文帝。
帝在位年,車騎服御之物都沒有增添。
屢次下詔禁止郡國貢獻奇珍異寶。平時穿戴都是用粗糙的黑絲綢做的衣服。文帝為自己預修的陵墓,也要求從簡。
宋高祖趙匡胤在位17年間,創業精勤,崇尚節儉,服用簡樸。女兒魏國公主喜歡打扮,常常穿著貼繡鋪翠的華麗衣服出入宮禁。
乃至當今聖上朱元璋,帶頭節儉,身體力行,教育人們說:
“所謂節約者,非身先之,何以率下?”
他看到某官員衣著華貴,便問花了多少錢。
官員答:“五百貫。”
於是他責備說:五百貫,是農夫數口之家一年的收入啊,只夠你做件衣服,奢侈到如此地步,簡直是糟蹋百姓財物!
皇帝都崇尚節儉,認為資源不該浪費,更何況下面的臣子呢?
不過,李逍這樣的觀點,卻是與眾人不同。
王府朱高煦、朱高燧等人雖然做不到和皇祖父一樣節儉。
但也是知道這個道理的。
朱高煦好奇問道:“姐夫你是說,咱們鋪張浪費,奢侈作風,能興隆大明?”
聞言,眾人紛紛看向李逍,看他如何作答。
李逍笑著點頭道:“沒錯,節儉不如消費,只有消費才能促進經濟發展。”
在李逍的記憶中,明朝窮啊,是真窮!
按理說,明朝還在宋朝之後,經濟應該得到發展。
可貫穿整個明朝,這個王朝都並不富有。
相比而言,別說宋朝,就連唐朝都比不上。
北宋宋真宗時期,朝廷每年的財政收入是16億兩白銀。
唐朝李世民時期,朝廷每年的財政收入是340975萬兩白銀。
而現在的洪武時期,乃至到後面萬曆時期,財政收入卻只有20802萬兩。
歷史在前進,經濟卻沒有前進,簡直是在開經濟倒車。
李逍還想到了歷史上最節儉的皇帝,清朝的道光皇帝。
這位皇帝一餐只吃四個菜,衣服還縫縫補補,就連自己和皇后的每年慶生都省了。然而道光年間比洪武時期還窮。
說明什麼?
皇帝節儉,並不能影響經濟。
消費才能促進經濟是未來普通學生都明白的道理。
“經濟發展?”
又是一個新鮮詞彙,朱高燧立馬將這個重點記載心中。
呂震內心不信,不過這位是自己的救命恩人,他也不屑與之爭辯。
倒是一旁的朱高煦來了興趣,問道:“姐夫,為何說奢侈反而能興隆呢?這其中是個什麼個道理?”
嗯
李逍想了想,笑道:“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得先問你們一個問題。”
朱高煦道:“什麼問題?”
李逍道:“先要弄懂什麼是貨幣,什麼是錢!”
“什麼是錢?”
朱高煦一笑道:“這叫什麼問題,錢不就是銀子麼。”
李逍拿出一錠銀子,擺放在桌上,問道:“那我問伱,這銀子能吃嗎?”
朱高煦搖了搖頭。
李逍又問道:“這銀子除了買東西,還有什麼其他用處麼?”
朱高煦想了想,搖了搖頭道:“不能,銀子只能用來買東西。”
李逍問道:“既然銀子不能用來吃喝,也沒有其他用處,卻可以憑藉它來買東西?”
朱高煦理所當然道:“自古以來都是如此啊,哪裡這麼多為什麼?”
說著說著,朱高煦突然反應過來,微微皺眉:“咦不對啊,這銀子似乎真沒這麼多用處,為什麼能買東西呢”
聽到這,其他人也有些想不通了。
“這便是貨幣,銀子是貨幣,銅錢也是貨幣,他們的功能只能是衡量物品的價值。”
李逍解釋道:“遠古時期,沒有貨幣。有人打獵,有人打魚,獵人只有肉食,漁民只有魚肉,如果獵人想要吃魚,漁民想吃肉,該如何做呢?”
“以物換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