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斤面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三百一十四章 香江旱災,年代:開局退伍回家,二斤面,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江的人都是我們的同胞,不能坐視不理。
因此決定拆巨資幾千萬,直接把深城這邊的水引入香江。達到一絕永患的效果,否則這次幫助了香江,下次又出現怎麼辦。要知道香江的淡水只能依靠雨水儲存而已。四面是海,沒淡水河流。
當然了,要想東江水供應到香江,工程不小,有點遠水解不了進渴。因此,另外也在實行治標的辦法,跟羅成一樣,用輪船在給香江運輸水源,每天十二小時運輸。香江這邊也出動船隻,不能光國內出力。
在香江的羅成,這才明白為什麼香江這樣一個缺水的島嶼,竟然還能經濟起飛。想想也是,除了國內在它還沒起飛的時候幫一把,哪怕歸屬權還沒回到國內,但都是同胞,怎麼可能會坐視不管。
因此也就是在國內做好處理香江缺水問題後,哪怕香江還沒立刻恢復一切,但給香江內的所有人算是來了一針強心劑,大家都看到了希望了。在半個月後,透過國內不斷的運輸水過來,居民用水已經得到了滿足。
然後就是用水量少的工廠,再然後就是印刷廠之類的。若是羅成早知道這樣的情況,或許就不會把生產線加工廠弄到新加坡去了。除非以後新加坡也當成一個出口基地,現在那邊也是一個二百萬人口的地方,一樣缺少基礎資源。
有些原材料能在當地購買,有些還是一樣需要國內運輸過去,那邊加工好了又運輸到香江。這樣來回多了道運輸工序,時間和運輸上的成本不少。
但目前已經這樣了,只能慢慢來,國內供水的工程還沒弄好。等弄好了,完全可以再上馬加工廠。
在這期間,羅成也就回了一趟國內。新的一屆畢業生又要面臨找工作了,大學生中專生包分配,高中生依然還是不包分配,但屬於有文化的人,不挑剔工作,城裡找不到工作,肯下鄉的話,肯定有安排的。
羅成這次回去,主要是太多人想來工業區這邊上班了,現在不光是本地的學生,也不光是本省的學生。而是外省很多優秀的大學生,特別是學業跟理科有關係的,都想來這邊工作。
第一次羅成大量接收高中中專大學的畢業生,就跟曾說過,他們是佔了工業區第一次招收的便宜,幾乎只要是人品沒問題的,那是來者不拒。但現在工業區在控制著發展,人才是要,可現在不是一個省了,是省外的一些學生都想來。
羅成不回國內去解決都不行,因為這屬於大事情,下面的人要是做主了,出了事情其實還是羅成要擔責的,這還不如他回來一趟。
面對這次的分配工作,中專和大學是包分配,但也優先遵從學生的意向。因此得工業區拒絕後,才會重新幫那些想來這邊的人分配。
對於大學生,有些廠一個都沒有,中型廠有那麼一兩個大學都跟寶似的。這年頭一個縣城每年的高中生才二百多人,整個城區包含下面的縣城,高中生也不過一千多人。而大學生錄取率只有百分之三到百分之五之間,看城市。向義安這樣的城市,有百分之三錄取就不錯了。
一個大學的招生一般是面對一個省區的,而不是一個市區,並且就算這樣,大學少不說,每年學生不會超過千人。
排除一些學業不對口的,想來工業區這邊的大學生總共也就幾百人。但這幾百人,佔據了應屆大學生的幾分之一了。
幾百大學生,全部吃下來就是了。至於中專生,那就多了,這包分配也不是說他們想去哪就能分哪的。
羅成的選擇是省區的照顧一些,在學習成績中上的可以接收。至於周邊城市的,只選擇優秀的安排。義安的中專生,按照跟省區的一樣,中等就可以了。也不能全部要了。現在工業區自己辦了職業學習,也就是中專,以後自己學校的是百分百可以安排到工業區的。
這不是自己學校的,義安地區的,能中等以上都要就算不錯了。
至於高中生,今年就算了吧。最多照顧一些關係戶,要知道就這樣,都要安排一兩千人工作崗位了。而且還不是底層的崗位那種,消化這批人得幾個月。高中生只是文化水平好點,沒專長,只是比普通人好培養,但工業區不需要再慢慢培養人了。
處理完學生分配的事情,羅成又回香江奮鬥他的事業了。因為在香江的事件已經開始慢慢散亂,國內人員要查到他在香江的產業將越來越難。但按照理論來說,他在香江的產業一開始就算是國家投資的,羅成要是不主動彙報的話,等於就在犯錯誤了。
而且香江就算了,特別是新加坡那邊,香江起碼有歸屬協議在,早晚是會迴歸的。而新加坡都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