樹上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58章 燃燒彈研製出來,大明:混在北平當知縣,樹上木,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那也是他們無能!”

朱棣仍有些氣不順。

想想也是,自己府上數十個工匠鑽研了兩個月,結果一絲進展都沒有。而陶逸平與楊廷兩個小子,更來不到半個月,便研製了出來。

這不是告訴朱棣,他府上那些工匠都是無能之輩?

放在誰身上,都有些氣不順。

郭安也理解,輕笑道:“殿下,現在陶逸平與楊廷兩人,也是咱燕王府的人了。”

朱棣微微點頭,“日後,要是陶萬戶再有弟子前來,也都得給咱留住。”

“那是自然!”

郭安微微一笑,話題一轉,“殿下,從陶逸平與楊廷兩人身上看,還是讀書人來鑽研工匠之術,成效才會最高。”

朱棣點頭認同,“讀書人都是被古代先賢書籍開過智,讓他們鑽研工匠之術,自然是比尋常工匠要強上不少。”

郭安繼續說道:“殿下英明,現在我北平府有玻璃工坊,水泥工坊、羊毛工坊,還有張家灣碼頭與鐵冶所作坊,都可日進千金。

但是,這些工坊的工匠都只是普通工匠,那些匠頭雖然經驗豐富,但都是大字不識幾個,完全沒有陶逸平與楊廷這兩個人這般的才智。”

朱棣好像才發覺這個問題,連忙看向郭安,眼中閃過一絲異樣之色。

“郭卿之意,是咱燕王府還需再從陶萬戶那裡請來一些工匠?”

郭安無奈,急忙回道:“殿下誤會了,那陶萬戶顯然是陛下給太子殿下留下的工匠,我燕王府能得到陶逸平與楊廷兩人,已經算是走了大運了。”

朱棣想起什麼,下意識的點頭,“郭卿所言沒錯,就因咱留下陶逸平與楊廷這倆人,父皇還專門讓皇兄寫信向咱詢問一番。

要是咱再打陶萬戶那些子弟的主意,恐怕下次便是父皇親自責罵了。”

郭安認真的看向朱棣,諫言道:“殿下,陶萬戶之前乃是書香之家,更是書院山長,這才能培養出一群精通工匠之術的匠師來。

要是殿下開設工匠學堂,以陶逸平與楊廷兩人為山長,他二人必然也能給我燕王府培養出一群像是陶萬戶那般的匠師來。

如此,殿下還何須眼饞別人之工匠,如此燕王府才是興盛有望。”

聽此,朱棣感覺到一絲不對,微微眯著眼睛,轉頭看向郭安。

“郭卿何時有的這般想法?”

郭安緩緩一笑,也沒有絲毫避諱,而是直接說道:“在微臣想要改進鍊鐵爐與研製水泥之時,就連記錄一些過程與資料,都需要微臣親自書寫。

甚至,如何操作,都要微臣一步一步教導。

微臣就知道,僅憑微臣一人,想要興盛燕王府,恐怕將微臣累死,也完不成。”

朱棣神色有些怪異問道:“工匠可興國?”

郭安臉色一狠,直接問出讓朱棣臉色微變的話,“微臣斗膽問殿下一句,要是沒有火器,大明國建立能有這般順當否?”

朱棣悠悠道:“陶萬戶的萬戶可不想白封的。”

郭安繼續說道:“因此,工匠也是生活中不可輕視的一員。殿下,僅僅只是煅燒出透明玻璃,與清洗乾淨羊毛羶味,這兩技術便是已經給殿下賺到多少錢財?”

朱棣神色一動。

郭安連忙趁熱打鐵:“還有那捕魚船,雖是幾個不起眼的小改動,但卻是可對大明的產生巨大的利益。

微臣可是聽說,去年大明水師在大海中捕撈起來的海魚,可是數萬萬斤啊!

甚至於咱燕王府,用那麼幾艘船,也捕撈了上百萬斤海魚。”

“殿下,現如今用傳統的方式賺錢,殿下有與民爭利的嫌疑。

但是,要是殿下的燕王府一直能研究出新的物件,不管賺多少錢。

那麼那些官員與士紳們不僅不會眼紅搗亂,甚至都能一直跟在殿下身後一直巴結殿下,請殿下研究更多的物件!”

“當然,最重要的是,研究威力更大的武器與更多的鋼刀盔甲,我燕王府便可隨意攻打蒙古人與倭寇,讓這些蠻夷見到我大明兵士便直接倉皇逃竄,或是跪地求饒……”

朱棣已經有些意動,皺眉道:“郭卿應知,很多讀書人都不願耕種,更不願去做工匠!”

郭安點頭道:“所以,微臣覺得,殿下應培育燕王府自己的工匠,直接招錄那些工匠的子嗣,讓他們子嗣提前進入工匠作坊,一邊學習識字,一邊跟著打下手。

又或者,要是他們子嗣太小,那就教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海賊王之副船長是怎樣煉成的

皮縣南關

最後一個北洋幕僚

西門吹燈零零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