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洛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0434章 楊延昭守邊御虜,三國之無限召喚,藤洛,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河東戰鬥開啟的同時,駐守雁門的楊延昭也在悄然調兵。
南匈奴孛兒只斤部犯邊,雖然沒有大肆搶掠,但也是肆無忌憚,甚至放牧到長城腳下。
如果任由囂張,會助長其氣焰。
大漢對南匈奴的態度,始終是以安撫為主。相對北匈奴,此次來犯的孛兒只斤部對待漢人相對溫和。但是,為了在今後的談判中處於有利地位,必要時,給匈奴一些教訓,可以增加和談的籌碼。
李鴻章和楊延昭仔細分析每一份有關匈奴的情報,研究了可能發生的每一種情況,終於下定決心。
做出進攻的決定,兩人冒了極大的風險。
戰事無常,一旦出現預想不到的情況,可能會加劇邊關危機。尤其是,為了不使主公劉芒分心,兩人暫時隱瞞了訊息。如果出現嚴重後果,意味著兩人軍政前途的終結。
為官為將,首先要為國為民。
雖然清楚後果,兩人還是義無反顧地下了決心,打!
李鴻章統領雁門軍政,職務更高,也更謹慎
。
“延昭啊,打是一定打,不給他們一點教訓,匈奴必會得寸進尺。但為今後考慮,還是以武力威懾,驅離匈奴為主,以免加深仇恨。”
“明白。”
策略已定,楊延昭率部北上,進駐定襄郡中陵,以長城為界,對峙匈奴。
命斛律光,率雁門輕騎部,進駐雁門郡武州。
兩路兵馬就位,孛兒只斤部也立刻做出反應。
調集各部族騎兵,部署在定襄郡武成、駱縣一帶,與雁門軍對峙。
按照之前的佈置,楊延昭、斛律光輪番率部衝出長城隘口,與匈奴小有接觸,吸引匈奴注意。
與此同時,牽招率部悄悄出平城。向北推進至雁門郡北部鹽澤東南的強陰縣。
孛兒只斤部的主要放牧場,集中在鹽澤西面。牽招部部署到位,隨時可以發起進攻。
……
楊延昭再次提兵出長城,迎面而來的。正是這一部匈奴汗王孛兒只斤-格根。
格根率領的,是南匈奴土默特部。他這一部族,約有三萬戶,常在漢匈交界地遊牧。
格根自幼學習漢族文化,從父兄手中繼承可汗之位。也吸取父兄的教訓。去年,匈奴大舉犯邊,幾乎攻克雁門關,但是,在大漢邊關軍民的頑強抵抗下,還是無功而返,狼狽地退回大漠以北。
格根意識到,一味地蠻橫用強,犯邊掠奪,不是正確的方法。
遊牧民族的生活方式。是逐水草而牧。即使侵入大漢內地,也只能搶劫掠奪,而帶不走漢人的土地和牧場,加劇漢匈之間的民族仇恨。
和睦相處,才是正確的解決之道。
漢人養蠶耕種,匈奴放牧牛羊,雙方的生活方式,並不衝突,具備合作互補的基礎。
格根希望和大漢保持平等的、良好的關係。這次深入漢境,目的是以打帶談。爭取和大漢簽訂有利於自己一方的和約。
楊延昭久守邊關,知道如何與匈奴打交道。大槍一指,喝道:“匈奴可汗,上前說話!”
格根提馬向前。用生硬的漢話問道:“我是阿拉坦汗,你是誰?”
“某,大漢雁門將軍,楊景。”
楊延昭在匈奴部族中,聲威極高。去年堅守雁門,讓楊延昭的聲望更盛一層。
“你就是楊六郎?”
“既然知道本將軍的名號。竟還敢侵我草場,犯我邊關!”
“我們沒有侵犯漢人的草場,我們只是在自己的牧場放牧。”
楊延昭冷笑一聲,用槍一指周圍的山山水水,道:“自古以來,這裡就是大漢的疆域,哪一部史書、哪一張地圖上,寫明這裡是匈奴的牧場?”
格根聳聳肩,攤攤手,狡辯道:“上天賜給我們雙腿,賜給我們牛羊駿馬,哪裡有牧場,哪裡就是我們的家
。我們來這裡,不是為了打仗,而是為了友好。”
“好一個善狡辯的匈奴可汗!”
“請相信我,我們真的是友好的,只要大漢皇帝答應我們的條件。”
“說說你們的條件吧。”
格根一揮手,一名隨從催馬上前,張開一張羊皮卷,用流利的漢話大聲朗讀:“偉大的天之子,阿拉坦汗要求大漢皇帝,允許我們在肥美的牧場放牧,開放集市,允許我們販賣牛羊馬匹,販賣毛皮,給我們提供廉價的茶葉、綢緞。只要答應這些條件,阿拉坦汗願意與大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