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洛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136章 小諸侯生存之道,三國之無限召喚,藤洛,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曹操兵臨城下,呂布軍中難免恐慌。
但是,呂布不怕。
呂布自信,並不盲目,淡定平穩,是有原因的。
當初,搶奪洛陽未遂,呂布聽從陳宮的建議,偷襲了曹操的濮陽。
有了棲身之地,呂布反倒發愁。
地盤都被別人劃分了,自己只有彈丸之地,區區兵馬,如何發展?呂布羨慕劉芒、劉備,人家運氣好,是漢室宗親,可藉此身份,吸引人才、招募兵馬。自己的命,為何這般苦?
呂布給自己貼上“三無”標籤——無身份、無地盤、無兵馬。
而在“三無”基礎上,呂布給自己做了總結——無希望。
自怨自艾,垂頭喪氣。
無所事事,終日借酒消愁。
甚至,連心愛的方天畫戟,都不碰了;武藝,也不練了。
呂布消沉,陳宮著急。
以春秋時期,諸侯崛起的故事,勸慰、開導、鼓勵呂布。
春秋初年,大大小小的諸侯國,有數百個之多。見諸經傳者,便有一百七十餘個。然有會盟、征伐事蹟彰彰可考者,不外齊、晉、楚、秦、魯、宋、衛、燕、陳、曹、蔡、鄭、吳、越等國。
數百諸侯國,幾千國君中,成就霸業者,只有齊桓公、宋襄公、晉文公、秦穆公、楚莊王這春秋五霸。(春秋五霸,有多種版本,本書不做細考,僅採用《史記》中說法。)
春秋五霸中,唯有晉文公重耳,乃是姬姓,也既所謂春秋時期的“宗親”。
所以說,出身不是問題。
陳宮又給呂布講了越王勾踐,臥薪嚐膽,三千越甲,吞滅強吳的故事。
呂布抬起頭,但仍是醉眼惺忪,嘆氣連連。“勾踐有地盤,我無地盤矣!”
陳宮又給呂布講起春秋時期,小諸侯國的故事。
小諸侯國,只要策略得當,一樣有發展壯大的機會。
陳宮還給呂布指點了十八個字的生存之道:不結盟、不依附、不樹敵、不招惹、少募兵、練精兵。
少募兵,練精兵,是為了減少開支,這一點,呂布沒有意見。
多招募一兩萬兵馬,起不了什麼作用,徒增開銷。而且,在呂布看來,多一點兵馬,遠不如自己將方天畫戟磨得鋒利一些管用。
不樹敵、不招惹,也好理解。
呂布怕的是周圍諸侯把自己當做敵人,擔心的是別人來招惹他。憑自己的區區實力,呂布當然不會主動樹敵,不會主動惹事。
但是,不結盟,不依附,呂布就不能理解了。
陳宮指著地圖解釋說,濮陽周邊,盤踞著劉芒、袁紹、曹操、袁術四大諸侯。
四大諸侯中,呂布與袁術關係最好,且袁術一直在籠絡呂布。
但是,陳宮堅決反對呂布與袁術結交。那時的袁術,尚未稱帝,也尚未另立偽朝廷,但是,其不臣之心,已漸露端倪。與其結交,必成天下公敵。
不僅是袁術,其餘三大諸侯,陳宮認為,堅決不能與任何一方結盟,更不能依附於任何一方。
這,便是小諸侯的生存之道!
劉、袁、曹呈三足鼎立之勢,呂布夾在其中。
劉芒、袁紹、曹操,都是有野心的梟雄,都有稱霸天下之心。
正因如此,劉芒等三人,都對另外兩方,百般忌憚、千般提防。三大諸侯互相攻伐,難有勝算。但是,若是其它勢力依附於三大諸侯之一,一定成為被攻擊的首選目標。
上黨張揚的覆滅,便是例子。
劉芒急於進攻上黨,除了擴張的需要,很大程度是因為,張揚依附於袁紹。
陳宮分析,不選邊戰隊,在三大諸侯之間,保持中立,就是最明智的策略。
三面臨強敵,藐視危險,實則卻很安全。
劉袁曹三強,任何一方,都不敢輕舉妄動。如果某一方起了吞併濮陽之心,另外兩方,出於各自的戰略考慮,絕不會袖手旁觀,定會插手干預。
呂布還是不放心:“劉絳天與曹孟德交好,若是劉曹夾攻,為之奈何?”
“溫侯放心,天下諸侯,沒有永遠的同盟。劉曹貌合神離,聯手只為抗衡冀州袁紹。如若有心夾攻,吾等焉能安居濮陽?”
陳宮一番解說,呂布終於稍稍提振了精神。
陳宮進一步激勵道:“勾踐無溫侯之勇,無鋒利之方天畫戟,更無追風之赤兔,尚能稱雄天下,溫侯奈何不可?”
呂布的眼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