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洛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六百一十七章 鼎足之勢,三國之無限召喚,藤洛,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備懷著狐疑之心,接過了那道急報,只掃數眼,不由笑了。
原來,急報中稱,那吳王孫策率領著一眾殘兵敗將,由海上前來幽州投奔,結果接近勃海之時,突然遇上大風浪,部分艦船覆沒在了大海之中,只有太史慈、周泰、黃忠和龐統四人得以倖免,帶著不足一千殘兵,在漁陽沿海登陸,聲稱願歸順於劉備。
這道情報,正中劉備的下懷。
劉備先前還在擔心,孫策有虎狼之心,前來投奔自己,還要處處的提防,而孫策只要在一天,太史慈等吳國猛將們,就不可能臣服於己。
讓劉備感到高興的是,連天也要滅孫策這個廢物,一場風暴讓他葬身於海中,連同孫氏一族,統統都葬身大海。
孫策一死,太史慈等吳將們,便成了無主之人,自然是再無顧慮,可以順理成章的歸順於他這個大燕之王,,名正言順的成為他的臣子。
這正是劉備想要看到的結果。
“孫策,你死的好啊,正好給本王少了一道麻煩,只可惜了周瑜這員統帥之才,也跟著孫策葬身大海了,實在是可惜啊……”
劉備心中又是暗喜又是惋惜,神思這麼一收斂,當即拂手令道:“速傳令給漁陽太守,令他務必要好生禮遇太史慈等人,儘快將他們送來薊京相見。”
號令傳下,大殿中,頓時又議論起來,對於太史慈等人的來歸,一時熱議不絕。
畢竟,太史慈黃忠等人,皆乃當世名將,正所謂英雄相惺,眾人也想一睹這幾位南方豪傑的英容。
號令交待下去,劉備的目光雙轉向諸葛亮,笑呵呵道:“孔明軍師,聽聞那鳳雛龐統,皆與你師從於水鏡先生,沒想到你們一龍一鳳,竟能一起輔佐本王,看來這一定是上天的某種徵兆,預示著我大燕將興,漢室將復啊。”
諸葛亮的眼中也流露出幾分欣喜之色,感慨道:“是啊,亮自離開荊州,沒想到還能跟士元再見,共侍一主,看來這正是冥冥之中,上天在護佑大王,將來終滅陶賊,匡扶大漢社稷。”
諸葛亮這邊感慨之時,關羽卻道:“大王,眼下我諸軍已集結完畢,吳國雖滅,咱們還要繼續南伐嗎?”
劉備眉頭一皺,思緒方才回到了正題上下,再次向諸葛亮問道:“軍師,你以為呢。”
諸葛亮沉吟片刻,輕搖著羽扇道:“若是吳國未滅,陶賊十幾萬大軍被拖在江南,我軍大舉南下,勝算還是很高,但眼下嘛……”
話鋒一轉,諸葛亮又嘆道:“只是眼下吳國已滅,此時我國若再出兵,陶賊便能抽身北歸,到時候,陶賊必然會集中主力,與我軍一戰,那時,必將是一場勝算難料的戰爭,就算……”
諸葛亮話還沒有說完,按捺不住的司馬懿,便搶著說道:“就算我們能擊敗陶賊,定然也是殺敵一千,自損八百,必會是一場慘勝,介時也無力趁勝南下,那時候,只會給了秦蜀兩國機會,所以,南征必須作罷。”
眼見被司馬懿搶了話頭,諸葛亮頓時眉頭微凝,眼中掠過幾分不悅之色,想要把話頭再搶回來。
劉備卻將目光轉向了司馬懿,問道:“那依仲達之見,難道本王就什麼也不做,任由陶賊這樣不斷壯大,等著他對本王動手嗎?”
“當然不是。”
司馬懿一笑,走到巨幅地圖前,指指點點道:“而今之勢,六國已被陶賊滅了兩國,陶賊看似實力爆漲,但蜀國有三峽之險,秦有潼關之固,陶賊縱然雄兵百萬,想要攻破這兩道關頭,也絕無可能。”
嚥了口唾沫,司馬懿接著又道:“至於我大燕,與魏國之間雖無太過險要的關口,但我大燕以騎兵為主,這就是我們最大險要,陶賊若北犯我大燕,我們根本無需與之一戰,只以騎兵襲擾陶賊的糧道,他便將寸步難進,所以,我大燕其實也固若金湯。”
就在司馬懿滔滔不絕之時,諸葛亮看不下去了,趁著他喘口氣的功夫,搶口道:“司馬仲達所言,正是亮所想,其中方今天下之勢,我們想要滅了魏國不容易,魏國想要滅了我們任何一國也很難,其實已是進入了四國鼎足之勢。”
一席話,聽的劉備是微微點頭,彷彿明悟了許多。
司馬懿卻眉頭暗皺,張口又想搶回話頭,諸葛亮卻不給他機會,馬上道:“所以亮以為,到了這個階段,不到時機成熟,我們不應該再輕易開啟跟魏國的戰端,而應當把精力,放在提升我大燕自身實力上來,只要我大燕足夠強大了,才有機會舉兵南下,掃滅魏國。”
“那依軍師的意思是……”劉備精神又振奮起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