賊眉鼠眼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五百八十五章 平息民怨,貞觀閒人,賊眉鼠眼,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三日內必至晉州,各位父老且安心等三日,我保證絕不讓大家餓肚子,現在,晉州刺史府的上下官吏和差役,以及本地府衛屯營馬上集結,採集樹木和稻草,召集城中所有工匠,於城外平地搭建棚帳,用於百姓父老居住,這三日的糧草,由官府負責給百姓籌集,每到飯時定點放飯,父老自來取用。”

不得不說,李素的這番話更有效果。

他知道這個時候的百姓最關心的是什麼,無非賑濟糧食而已,所以一上來他便直奔主題,非常詳細地把賑濟糧食問題掰開揉碎了說清楚。

如果說百姓們心中對朝廷還有些許不滿的話,李素這番話後,大家最後一絲疑慮終於完全打消了。

是啊,只要不餓肚子,別的事情還重要麼?

對一個普通百姓來說,誰當皇帝,用什麼手段當皇帝,雪災到底是不是天譴……這些大事小節加起來,哪裡比得上實實在在填進肚裡的糧食?

******************************************************************

李素下令以後,百姓的情緒安撫下來了,那位姓餘的刺史上前走到李素等人面前。

烏福拿出了證明身份的腰牌以及聖旨文書,餘刺史認真查驗過後。遞還給烏福,然後領著十來名官吏朝李治李素二人行禮。

李素命方老五等人將拿下的那名漢子押入晉州城內大牢仔細審問,然後示意餘刺史領路進城。

在餘刺史的帶領下。一行人入城,走進城內的刺史府。

直到賓主在刺史府前堂坐定。餘刺史揮退不相關的人後,這才擦了擦腦門的汗,發出幾聲苦笑。

李治這時像個小大人似的挺直了腰,緩緩問道:“餘刺史,晉州如今景況如何?”

餘刺史苦笑道:“景況如何,想必今日晉王殿下都看到了,從去歲入冬後,晉州連降大雪。積雪盈尺,人畜不能行,直到開春播種時節,晉州城外十數萬畝田地仍有積雪未化,土地被凍得又乾又硬,完全斷了生機,根本無法播種,眼看春播時節已過,氣候也不見好轉,百姓們終於絕望。於是從五日前開始,百姓們便攜家帶口離鄉逃難,有的地方甚至是整個村落整個莊子一同離鄉。下官每日守在城門外的大道上,苦苦哀求百姓們不要離開,可是收效甚微,仍有大部分百姓逃出了晉州……”

說著餘刺史臉上浮現愧疚心痛之色,眼中很快蓄滿了淚水,泣道:“原本去年的年景就不大好,百姓家裡並未存下多少餘糧,如今帶著一家子往長安走,那點存糧能耗得幾日?就算一路啃著樹皮草根撐到了長安。難道長安便有他們的活路了麼?下官苦勸多日,差點給他們跪下。可百姓們就是不聽……就是不聽啊!”

看著餘刺史的淚水一顆一顆滴落,李素心情也十分沉重。

他相信餘刺史是好官。也相信晉州的官府已做出了最大的努力,可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天災時期,糧食才是最重要的東西,沒有糧食,做再多的事情都是徒勞無功的。

“餘刺史,不知晉州境內如今百姓所餘幾何,官倉糧草所餘幾何,百姓傷亡幾何,治下是否太平,有沒有亂民滋事,諸如此類的情況,請餘刺史詳細告之。”李素緩緩地道。

餘刺史吸了吸鼻子,擦了一把眼淚,深呼吸平復了一下情緒後,才哽咽道:“昨日轄下各縣令派人遞來了訊息,如今晉州四野村郭百姓紛紛離鄉逃難,真正留在晉州本地的,大概只有十之三四,總數約莫在三萬人左右,其中聚集在城外的,大約六千餘人,餘者有的進了深山採集野菇或打獵,有的則不知所蹤,無從知曉,至於官倉糧食,下官剛才說過,去歲年景並不好,官倉糧食去年中秋時押送了大部入充長安國庫,剩下的舊米陳黍約四百餘石,如若賑濟百姓,這點糧食頂多只夠百姓們吃十天,而且沒有三省批文,下官也萬萬不敢開啟官倉放糧……”

李素迅速扭頭,與李治對視一眼,隨即李治點點頭,李素重重一揮手:“先開官倉賑濟百姓,穩住百姓人心,度過這個難關再說,萬事有晉王殿下擔待便是。”

李治在一旁飛快點頭。

餘刺史猶豫了一下,然後如釋重負地鬆了一口氣,笑道:“若晉王殿下首肯,下官就不愁了,晉州百姓人心可定矣……再說,三日後戶部便有賑災糧草至,下官還擔心什麼?這就命人搭建棚帳,絕不讓百姓挨餓受凍……”

話沒說完,李素陰沉著臉瞥了他一眼,幽幽地道:“誰告訴你,三日後戶部有賑災糧草至?”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武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九界軒轅決(修羅武神傳奇)

孤獨的白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