賊眉鼠眼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八百五十四章 兩家興亡,貞觀閒人,賊眉鼠眼,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穩定天下和朝堂最基本的手段便是平衡,帝王術即是平衡術,古往今來王朝更迭,用以穩定天下者,皆倚仗此術。
“平衡”意味著分治,有左有右,帝王居中不偏不倚,不使一家獨大,不使臣權過盛,拉攏一方打壓另一方是帝王的拿手好戲。
李世民是雄才偉略的英主,他的偉大之處不僅僅在於對外征戰的百戰百勝,更重要的是他用帝王之術平衡了朝局,突破了世家門閥統治地方的桎梏,將朝廷仁政推行到民間的同時,也加強了皇權的集中。
帝王終其一生,使得最拿手的便是平衡術,從打壓關隴門閥,扶持山東士族,到尚書省設左右僕射雙宰相各為牽制,所以李素猜測,在皇子奪嫡露出苗頭時,李世民選擇了同樣的做法,畢竟魏王李泰這些年結交關隴門閥,朝中大肆結黨等行徑,李世民早已有所察覺並漸生不滿,打壓魏王是大勢所趨,不得不為,再怎樣深愛自己的兒子,皇權社稷永遠排在兒子的前面。
猜測並非毫無道理的,事實上馮渡被刺一案最後逆轉,李世民若有心追查到底的話,李素可能會無可避免地暴露出來,畢竟世上並沒有天衣無縫的陰謀,不論看起來如何完美,終究都是有漏洞的,可是案子逆轉之後,所有針對此案的追查一夜之間全部停止,李世民的目的彷彿只要洗清了李治的嫌疑便足夠,沒必要再查下去,這實在不符合李世民的性格。
李素鬆了一口氣,然後每天躺在院子裡的樹蔭下琢磨,不僅思索自己所有佈局裡可能存在的漏洞,同時也不停揣測李世民的心理,最後終於得出這個結論,——李世民不繼續追查,是因為他要制衡,魏王的表現已令他生出些許忌憚了,所以他需要另一個皇子站出來與魏王抗衡,而晉王李治,無論大小長短尺寸,都是最合適的人選。
至於馮渡被刺一案裡,作為李治最親密的朋友,李素在裡面做過什麼謀劃過什麼,對李世民而言並不重要,他看到最後逆轉的結果,事實證明李素有能力輔佐李治,一個在朝堂孤掌難鳴的皇子身邊有李素這樣的人才輔佐,本身也很符合李世民的心思。
想通了這些道理,李素不禁搖頭慨嘆。
帝王家中果然無情,時時刻刻把父子親情掛在嘴上,可李泰和李治終究還是李世民手中的一顆棋子。
李素花了很久的時間才想通這些,但顯然李績和牛進達並未想過這麼深遠。
“陛下刻意為之,欲圖制衡?”李績深擰眉頭,飛快與牛進達對視一眼。
牛進達神情凝重道:“子正果真確定麼?畢竟朝野內外皆雲魏王是繼大統的唯一人選,就算馮渡被刺一案令魏王失了聖眷,大家也都只認為是暫時,過段時日待陛下消了氣,聖眷仍會恢復如初的,而你說的制衡……”
牛進達不解,李績卻似乎明白了什麼,與李素相視一笑。
“小子認為,時至今日,魏王恐怕已爭儲無望了,晉王才是繼承大統最合適的人選,至於原因,並非表面的手足相殘,而是更深遠的門閥士族之爭,甚至可以延伸到大唐未來百年國策,簡單的說,魏王……走偏了。”
牛進達雖然性格敦厚,卻畢竟是朝堂沉浮多年的老將,有著敏銳的政治嗅覺,李素只稍稍提示了一下,牛進達便豁然明白了。
“關隴門閥與山東士族?”牛進達驚訝地吸了口氣,然後嘆道:“若照這麼說,兩位皇子儲君之爭或許真是陛下刻意為之,造成如今互相制衡的局面……”
李績嘆了口氣道:“只是二虎相爭必有一傷,更何況東宮儲君之位空懸久矣,陛下若再不從速決定,恐大唐朝野人心動盪不安,畢竟儲君是國之根基,不可久懸呀,這個制衡的局面陛下打算維繫到何時?”
李素沉吟片刻,道:“小子猜測,陛下制衡兩位皇子的目的,或許是為了東征,陛下御駕親征高句麗已是無可逆轉了,那時國中必須有皇子鎮守監國,也需要別的皇子與其制約,太子之位雖說重要,但在陛下的眼裡,如今世上的任何事都沒有東征重要,御駕親征時維繫大唐國內平穩的政局才是陛下最需要的,所以我猜測在東征結束之前,陛下很可能仍讓東宮之位空懸,待到東征一戰功成,陛下挾大勝餘威回朝,那時再宣佈東宮人選便無人有異議了,兩位皇子儲君之爭陛下可一言平之。”
李績和牛進達沉默半晌,李績點了點頭,道:“老夫枉活數十載,卻不如你看得深遠,真是後生可畏啊……”
李素笑道:“小子太懶,喜歡躺在院子裡瞎琢磨,這些想法都是沒事躺在院子裡猜的,至於對錯,要看日後朝局變化才知。”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