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此問何解
高塔飛魚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十四章 此問何解,左道長生:我能轉移代價,高塔飛魚,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對於大黔朝來說,玉春節是一個頗為重要的節日,尤其對於南方諸省來說。
由於大黔朝的地理所處,三月才開始入春,而四月就是開始播種耕作,萬物萌發的季節。
玉春又被稱作遇春,或許這個節日最開始的名字就叫遇春節,後來文人為了附庸風雅,把遇字改成了玉字。
玉春節重要性不言而喻,雖然這個世界有著種種神奇的力量,但是大黔朝仍然處於農耕社會,因此與農業相關的節日不可謂不關鍵。
這一天即使是皇帝也會親自走到農田之中,開墾幾下土地,撒下種子預示著今年會有個好收成。
各地的官員們也會效仿,以此彰顯對於農業的重視。
而自從當朝皇帝十餘年不理朝政,更別提開墾土地這類形式,上行下效之下,各地官員也就不跟著做了。
可是對於百姓來說,這個節日依舊重要,可以算是僅次於年節之外的第二重要節日,代表著百姓對於今年收成的期待還有美好生活的嚮往。
在玉春節這一天,人們會前往城隍廟或者江神水神的神司中進行祭祀儀式,祈求城隍保佑家庭平安、幸福。
此外,夜晚還會舉行燈會,將燈做成各種各樣的花朵模樣來慶祝節日的到來。
鍾雲禕在玉春節當天回到了自己的家鄉花水縣。
當年考上進士,騎著五花大馬眾人擁簇之下離開縣城,如今卻是孤身寥寥一人,落寞回鄉。
鍾雲禕不得不感嘆時節的變化,人心的勢利。
恰逢玉春節,縣城當中很是熱鬧,埋頭苦苦求生的百姓們,在這天彷彿都能夠喘息一口氣,臉上難得掛著笑容,讓花水縣顯得更加熱鬧。
旁人的熱鬧與欣喜和鍾雲禕心中的苦悶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他非常的焦躁!
此時此刻,站在如聖雕像面前閉眼苦思,良久鍾雲禕愈發覺得胸中有一股煩悶之氣,無處發洩。
作為御史中丞,有著勸誡皇帝糾察百官的職責,可是他愈發發現自己所做的所有努力都如同水中之月。
皇帝十餘年,不理朝政;朝中百官,貪汙枉法橫行無忌;百姓民不聊生,禮樂崩壞,朝綱不振。
年少得志,金榜題名,可依舊掩蓋不住他心中的挫敗感。
在皇城午門前的那番死諫,是他所能做的最後一件事,可仍舊成了無用功。
皇帝半夜找他入宮,所問的不是國家大事,而是修行與鬼神。
作為當朝唯一一位第二境界的大儒,鍾雲禕心中全是苦澀。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聖人啊,我這又修了什麼?”
對著眼前的聖人雕像,鍾雲禕發出了自己的疑問,最後只得嘆息一聲,想起了前人的一句詩句。
“可憐夜半虛前席,不問蒼生問鬼神。”
心灰意冷之下,鍾雲禕正想離去,一個身穿道袍的俊秀年輕人卻站在門口。
“先生可是來自京城?”
對方氣質出塵,一身道袍雖有些破舊,可是難掩其風采。
鍾雲禕點了點頭,卻不是很願意搭理林壽,因為林壽身上所穿的道袍讓他想起了那個沉迷修道十幾年的皇帝。
林壽確信眼前這人就是梁老闆口中所說,從京城貶下來的那個大官。
那一身氣度,還有身上那股浩然之氣,不是這個小縣城能有的。
聯想起梁老闆所說的話,林壽自然知曉對方不願搭理自己的原因,無非是身上這身道袍。
於是笑了笑,再次主動開口說道:“先生看起來是一個讀書人,貧道有些疑惑,想要請教,若是有人做了壞事而遷怒於他的家人,是否應該?”
鍾雲禕皺了皺眉頭,說道:“自然是不應該的。”
林壽大笑上前幾步,到鍾雲禕面前又問道:“皇帝沉迷修道,可是受到道門蠱惑?”
“不曾,乃是陛下自己欲想以九五至尊之身得長生……”鍾雲禕文言喃喃自語的說道,而後恍然大悟,對著林壽拱手行了一禮,“是我失禮了,不知道長名諱?”
“貧道林壽,算是花水縣人吧。”林壽呵呵笑道。
鍾雲禕又拱手,說道:“原來是林道長,在下鍾雲禕,一介白身,也是花水縣人。”
“在下有些好奇,剛剛林道長所問的問題,你自己有何見解?”
林壽呵呵一笑,卻並未答覆,他和鍾雲禕不同,他不僅喜歡遷怒,還喜歡連人墳一起挖了。
林壽看了周圍來來往往的行人,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