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子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五一〇章 暗潮,寒門狀元內,天子,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皇帝出巡後,京城出現一股幫外戚張氏兄弟翻案的暗潮。
由張太后主導,司禮監秉筆太監高鳳居中穿針引線,楊廷和跟朝中一些大臣牽扯其中,連張懋都被迫參與進去,好像這股風潮已難以阻擋。
不過始終給張氏兄弟定罪之人是朱厚照,無論如何也要得到皇帝點頭,不過現在這股醞釀中的風浪已讓駕船的謝遷有一種風雨飄搖之感。
朱厚照走後,謝遷原本以為自己能輕鬆地駕馭京師局勢,但沒過多久便發現,京城內很多事情都不在他掌控中,就算是曾對他言聽計從之人,現在也開始虛以委蛇,而一些人更是在不起眼的地方做了很多讓他措手不及的事,令他分外被動。
謝遷處理事務的地點仍舊是在他位於東長安街的小院,他不喜歡到文淵閣去,因為一旦有什麼事跟宮外聯絡很不方便,在他看來內閣不過是每天例行公事走一趟的地方,票擬的事他可以在自己的小院完成,這裡更像是大明王朝的權力中樞。
這天楊一清來跟謝遷說及調撥銀兩到江南之事,還有便是派出監督皇帝用銀情況的戶部官員的回報。
謝遷此時有很多感慨,拉著楊一清喋喋不休說了很多話,彷彿是在大倒苦水。
楊一清明白,現在朝廷形成張苑跟謝遷外的第三股勢力,這股勢力牽涉到什麼人,楊一清不太清楚,只知道連戶部都有人摻和進去,反而是他這個尚書選擇中立,也就是繼續聽從謝遷調遣,以謝遷馬首是瞻。
謝遷拿出一份奏疏,放在楊一清面前:“這是之厚從江南發來的上奏,說要要儘快將隨軍將士的家眷遷到新城去,這已是他第二次上這樣的奏疏,上一次陛下將他的請求給否決了。”
楊一清作為戶部尚書,本來沒有資格看大臣的上奏,不過謝遷既然給他看,他也沒有推辭,直接拿過來看過。
看完後,楊一清放下奏疏:“將士出征在外,豈能攜帶家屬?之厚這麼做,違背原則了吧?”
楊一清沒有對事情定案,因為他搞不清楚謝遷的態度,覺得謝遷沒有表現得太過反感,好像事情可以商議。
謝遷道:“之厚的意思,是想讓新城作為衛所一樣的存在,家屬過去,讓將士可以心無旁騖跟隨他打仗,除此外他還能作何?莫非怕他在那座新建的城市自立為王?”
或許是私下場合,也有可能是謝遷對楊一清信任有加,說話時沒有太多避諱,想到什麼就說什麼。
楊一清點頭:“若是將士需要長久留在江南,確實可以考慮將家屬遷徙過去,不過此事非要得到陛下準允不可吧?”
謝遷想了一下,跟著點頭:“朝中大事,總歸要由陛下做主,老夫不過是行票擬權罷了,不過現在陛下已在南巡途中,聯絡上並得到陛下回復的話耗費時日太久……哼,朝中有些人便想僭越行事,繞過陛下做一些決定。”
這話明顯有所指,楊一清問道:“閣老所說,莫非是關於赦免張氏外戚之事?”
謝遷說話直接,楊一清也沒太多避忌,二人都把話挑明瞭,體現出對對方的毫無保留。
謝遷無奈道:“誰都知道,張氏兄弟過去幾年做事有多不靠譜……之前太后委託過讓老夫幫兄弟二人說情,被老夫嚴詞拒絕,這次重啟案子的事情老夫居然全不知情,奏疏到了內閣,老夫才意識到已有人在發起並促成此事。”
楊一清琢磨一下,馬上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暗忖:“不對啊,謝閣老沒找內閣的人來商量,反倒跟我傾述,要麼是他懷疑這件事是我暗中所為,要麼便是內閣中的哪位是幕後黑手……我該如何自辯呢?”
謝遷見楊一清沉默不語,不由問道:“應寧,你怎麼想的?”
楊一清搖頭:“此事不該由在下過問,有關張氏外戚之事,其實外面有很多風傳,有訊息說陛下早就想啟用兩位國舅……”
此時楊一清將民間的傳聞告訴謝遷,卻沒有就具體問題表態,秉承了他一向保持的中立態度。
楊一清雖然跟張太后間並無太多瓜葛,但也不想在謝遷沒標明態度前輕易得罪,把自己的路給走絕了。
謝遷沒有勉強的意思,道:“老夫詳細思慮過,當時陛下跟之厚一意徹查張氏兄弟的案子,老夫不支援,但現在若讓他兄弟二人回朝,卻亂了綱紀國法,老夫不會同意的……但此事可能已被人捅到陛下那裡,只要陛下點頭,張氏兄弟的權勢和地位便會恢復。”
楊一清為難道:“那就要看陛下態度如何了。”
謝遷稍微有些感慨:“人做錯事情難道不需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