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子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四二八章 見風使舵,寒門狀元內,天子,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楊廷和也明白,現在王守仁的能力高低已不那麼重要,關鍵是王守仁已將兵部原本屬於沈溪的權力給拿了回來,在陸完出征,沈溪告病也即將領兵離京時,未來兵部事務都要靠王守仁打點。

謝遷本來很被動,但在王守仁回朝後,這步棋下來看起來已然是全盤皆活。

本來楊廷和還想就沈溪封爵之事跟謝遷說上兩句,看看有沒有辦法上疏阻止,但在王守仁到來後,他始終有所避忌,不敢完全相信眼前這個沈溪的直屬手下。

謝遷明白眼前的境況,率先問道:“伯安,有事直接說便可。”

王守仁從懷裡拿出沈溪的奏疏,正是之前楊廷和親自送去司禮監的那份,遞到謝遷跟前道:“謝老,有關出兵事項,陛下已下達御旨,讓兵部全力配合沈尚書行事。”

謝遷將奏疏接過去,他已不是第一次看,不過還是看得很仔細,裡面的票擬已不在,而硃批是由張永撰寫,應該是出自皇帝授意,上面說明正德完全同意由沈溪統領京師兵馬兩萬,朝廷調撥相應錢糧、軍械等等……

但在奏疏中,沒提及委派監軍太監,之前跟沈溪有過不少交集的太監一個都沒安排,好像皇帝忘記了。

謝遷看過後,將奏疏遞給一旁的楊廷和。

楊廷和沒有看沈溪上奏的內容,也跟謝遷一樣,重點看由張永代表皇帝做出的批覆,心裡有些糾結:

“為何陛下安排批覆之人是張永,而非張苑?之前跟張永所提之事好像壓根兒就沒體現在硃批中?”

楊廷和檢視硃批時,謝遷用平靜的口吻道:“你先去見過之厚了?”

王守仁誠懇地道:“正是。晚生去見沈尚書,向他轉達聖意,得悉兵部具體安排兵馬排程以及籌備軍資軍械,糧草輜重等,涉及跟戶部和工部對接……之後還要往二衙門走上一趟。”

“嗯,很好。”

謝遷對王守仁的回答非常滿意,點頭道,“之厚用兵神乎其神,自入仕以來還無敗績,不過他處事始終有些偏激,跟戶部和工部交涉由你去做最合適……你比較識大體,知進退,做事應該很順利。”

王守仁未料到謝遷會對他誇讚,而內容則是他“識大體”,謝遷這麼說,代表著在謝遷心目中,沈溪是不識大體的那個。

王守仁心想:“以謝老之意,是說之厚在為人處事上不夠圓滑,許多時候顯得蠻不講理,所以讓我用自身的人脈關係去彌補?”

有關自己的長處和短處,王守仁多少有些瞭解,他清楚地看到自己當前的境況,明白沈溪鋒芒畢露,很多人對一個毛頭小子佔據高位不那麼感冒,以至於在朝中很難培養起自己的嫡系,反而謝遷的派系看起來更加穩固,那些老傢伙明裡暗裡都往謝遷這邊靠攏。

而王守仁則可說遊走在各勢力之間,主要是在謝遷和沈溪之間保持相對中立,或者說並非中立,所有人都相信,有王華這個前文官集團中堅的父親,王守仁肯定更偏向謝遷,所以他說話做事不會引起多少牴觸。

這邊言語間,楊廷和已將皇帝的批覆看過,將奏疏還給王守仁。

王守仁道:“不知謝老和楊老在有關出兵之事上,有何安排?晚生好按照兩位吩咐行事。”

謝遷笑了笑,道:“伯安,你是兵部侍郎,做事不該完全聽從內閣命令,老夫沒法跟你說詳細細節,其實之厚的安排已算是面面俱到,你遵照行事便可。不過你有這份心是好的,老夫領情了,回去後你便按照陛下和之厚的意思做事,老夫沒什麼好提醒的。”

楊廷和則有不同意見,道:“在出兵之事上,難道不該多問問朝中人意思?僅聽從一人之意,怕是會有缺憾。”

對於楊廷和有不同的聲音,謝遷未計較,搖頭道:“兵部到底是之厚說了算,從先皇時,他便常在外領兵,尤其是東南和西南那幾場戰事,全部由他策劃,最後結果都不錯,之厚在統籌上無太大問題。”

“嗯。”

楊廷和點頭,未對沈溪帶兵能力有更多評價。

謝遷再次望著王守仁道:“伯安在宣府幾年時間,能力得到很好鍛鍊,執領兵部可說遊刃有餘,由他配合之厚,應該相得益彰。”

楊廷和馬上想到一個人,不由往謝遷身上看了一眼,這個人正是之前謝遷曾跟他提過的三邊總督王瓊。

論資歷和能力,王瓊都在王守仁之上,但現在謝遷卻把王守仁說得軍事造詣僅次於沈溪,難免讓他覺得,謝遷更多是為了收攏王守仁而說這些話,並非發自真心。

明白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千山記

石頭與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