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子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四二三章 增派人馬,寒門狀元內,天子,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至於叛軍居然在跟官軍交戰中日益變得強大起來。

沈溪道:“即便叛軍有割據之心,但只要官軍守住京師以南要隘,穩住陣腳,叛軍不能寸進,只能折道往南。再往後穩紮穩打,平息叛亂應該不難!”

王守仁點頭:“聽說其中一路叛軍已往兩淮殺去,基本上沒有遇到阻礙,以至於南直隸方面不得不在兼顧倭寇之患的情況下再派兵堵截流寇,兩淮各地已構築防線阻擋叛軍,如今中原形勢變得非常惡劣,即便失陷府縣不多,但各地人馬基本龜縮不出,平叛似乎遙遙無期。好在如今尚且是開春時,若是收糧季節……後果更是不堪設想,但即便如此,也會影響到今年春播。”

沈溪苦笑道:“都到這個份兒上了,還管得上那些?”

王守仁道:“如今朝廷各路人馬無法形成統一,朝廷派出的增援兵馬已退守京畿,若指望重器在河南一代的平叛大軍也是無益,叛軍知道自身的弱點,採取了堅壁清野的策略,很難指望其短時間內取得突破……朝廷當再次徵調人馬平叛。”

在王守仁看來,朝廷要平中原之亂,不可能靠沈溪一人之力,更重要的是協同各路人馬,再徵調地方或者邊軍到中原,對叛軍形成圍剿之勢。

就算沈溪以前的功勞再大,南征北討取得的一系列勝利有多不可思議,到底只是人不是神,派沈溪前去主持進剿可能短時間內取得成效,可一旦沈溪領兵也出狀況,那就不是他這個戰神名聲受損的問題,朝廷各路人馬也會陷入全面被動,進而影響大明江山社稷安穩。

沈溪跟王守仁談論一番,便知王守仁在軍事上的造詣不淺,比之陸完也不遑多讓,不過相對而言陸完資歷更為深厚,考慮問題比王守仁這個年輕氣盛的“後生”更為全面。

王守仁問道:“……陛下是否有意再此增派人馬平亂?”

沈溪道:“陛下並未跟我提及任何有關出兵的問題,至於徵調人馬此前也從未跟我打招呼,我現在沒法回答伯安兄你這個問題。”

王守仁顯得非常遺憾:“以現在中原平亂幾路人馬來看,要在短時間內平息叛亂或力有不及,且叛軍連下州縣,若再不趕緊出兵增援的話只會造成地方更大動亂,沿海倭寇也開始趁機進犯江浙和閩粵等地沿海州府,南北形成聯動之勢,情況對朝廷越發不利。”

沈溪反問:“那伯安兄認為,朝廷應該增派多少人馬最合適?”

王守仁先是稍微遲疑,而後搖頭:“不好說。”

沈溪道:“那伯安兄又覺得該從何處抽調人馬進剿為妥?”

“以京師駐兵出擊最為合適。”王守仁道,“若從邊軍抽調兵馬,山長水遠不說,且將士容易懈怠,反倒是京師周邊駐軍為保護家園,戰意盎然……事關京城安危,他們也會比邊軍更加賣力,軍心更易齊整。”

沈溪點了點頭,表達了對王守仁建議的支援。

朝廷要平叛,很多人生怕京城防備出問題,所以主張地方衛所自行平亂,在出現危難時也想著從邊軍調兵,而沒有考慮直接以京師人馬增援中原戰場的想法。

在這點上,沈溪反倒對朱厚照的魄力很是欣賞,之前也是朱厚照力主從京營調撥人馬,只是數量遠遠不足,也是因朱厚照怕死,兵馬全都派出去了沒有安全感。而且他從京營調兵的目的,也不是“破釜沉舟”,更像是一種攬權的行為。

沈溪嘆息:“若以伯安兄領兵的話,應該最合適不過。我打算上疏陛下,由你來領京營兵馬出擊,不知伯安兄意下如何?”

“這……”

雖然王守仁外出領兵已不是一次兩次,更有在西北為督撫的經驗,但現在讓他領兵去平中原之地的叛亂,多少有些遲疑。

便在於王守仁剛從宣府歸來,當上了理想中的兵部侍郎,等於從外官變成京官,沈溪馬上提議讓他領兵出征,等於是又要過顛沛流離的生活。

如同沈溪自己不想瞎折騰一樣,王守仁自然也不想領受出征的差事,做那出力不討好的活。

不過王守仁遲疑後,還是點頭:“若能為朝廷效命,在下自不會有所推搪。”

……

……

沈溪沒有跟王守仁談論太久。

今天是籍田禮,王守仁一早就跟隨鑾駕出城,他得回兵部衙門跟陸完商議和處理事情,需要在天黑前趕回去,所以很快便起身告辭。

沈溪沒有出門相送。

關於讓王守仁領兵的問題,沈溪也有一些想法。

歷史上王守仁成名很早,但真正出頭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池田之野望

0木君生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