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子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三〇三章 針對,寒門狀元內,天子,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惡,但兩人的姻親關係卻是不爭的事實。謝家要在謝遷致仕後依然保持對朝政的影響力,栽培沈溪是最正確的選擇。
楊廷和現在面臨的情況是按照資歷,梁儲在內閣的地位在他之上,是事實上的次輔;要是按照皇帝的寵幸程度,沈溪也是遠勝於他。
內閣首輔的產生雖然是按資排輩,採取遞進位制,即首輔下臺後,由次輔補位,但也不排除皇帝直接打破常規指定誰為首輔,因此不管是梁儲還是沈溪都是他上位的絆腳石。
好在沈溪年歲實在太小,文官普遍對其不服,楊廷和表面上跟沈溪井水不犯河水,但心底裡卻很不甘……憑什麼一個後輩,考中狀元不過九年多,就可以做到兵部尚書的位置?憑什麼沈溪可以在朝中呼風喚雨,而我只能在內閣憋屈地當個三把手,坐上首輔之位遙遙無期?
楊廷和對沈溪有一定成見,說話時難免帶著偏狹,但從某種角度而言,他算是正投張太好所好,因為他站在了皇室的立場上,剪除一切威脅到皇權存續的可能,就算沈溪在旁聽了也只能報以苦笑,誰讓封建王朝的臣子以忠君體國為第一要務,必須盡全力為皇室的安危負責?
聽了楊廷和的話,張太后有些遲疑,搖頭道:“沈卿家剛從草原上回來,立下赫赫戰功,到張家口後更是主動跟麾下嫡系兵馬脫離關係,說他要對陛下不軌,始終缺乏有力的證據。貿然處置的話,留下千古罵名不說,還會讓萬千將士跟朝廷離心離德,對當前大局不利!”
言語間,張太后望著楊廷和,想透過觀察對方的表情變化發現一些端倪,當然最主要還是讓楊廷和做進一步分析。
但楊廷和卻不再說話,大概意思是我能說的已經說了,至於太后您是否相信,就不關我的事了。
好了好一會兒,張太后無奈地嘆道:“楊卿家你且說,這件事如何處置為好?”
楊廷和道:“為避免打草驚蛇,在尋回陛下之前,朝堂得維持必要的穩定。現在可以以地方叛亂為由,朝廷派出人馬去山西平叛,順帶保護陛下安全。”
楊廷和在思考問題上很全面,沒有直接下令沈溪不得離開居庸關,還有就是各地不得以任何名義調動人馬,因為他知道在西北,沈溪的影響力很大,無論是宣大總督還是三邊總督,沈溪都曾做過,地方上很多官員和軍將都會聽從沈溪命令,這個時候越是強行改變什麼,越適得其反。
所以楊廷和的建議,是要避免沈溪調派的二百人馬對皇帝安全造成威脅,那就需要派出更多兵馬去蔚州,衝抵沈溪派出的這部分兵馬,把主動權牢牢地掌控在朝廷手中。
張太后卻有些不明白,問道:“楊卿家,你說的派人去平叛,哀家不是很明白,這地方上的叛亂有這麼嚴重?沈卿家說是為避免流寇威脅,才不得已派出兩百人去護駕,你這邊也說要派人,到底北直隸和晉、豫等地的叛亂到了何等境地?”
這問題問到了點子上,楊廷和對中原地區叛亂的瞭解程度,比起沈溪來更為深刻,因為他在內閣可以得到各地奏疏,比沈溪從地方上搜集的情報更為詳盡,很快他便對張太后說明詳情,張太后聽到後重重地嘆了口氣。
張太后感慨地說道:“未料此番對草原用兵,會對民生影響這麼大,竟出現民不聊生的狀況,看來這場仗的確不該打啊。”
楊廷和的講述帶著偏見,他告訴張太后的是正因為這場戰爭的影響,才導致中原地區百姓流離失所,進而變生民亂,盜匪四起,但這話明顯經不起推敲。
沈溪的軍費是從佛郎機人手上籌措,糧食也是從江南和湖廣之地收購,而中原之所以出現叛亂,可以追溯到弘治甚至成化時期馬政的苛刻,以及過去幾年中原災情不斷導致的糧食減產,當然最關鍵的還是今年黃河水患,水災發生後因為朝廷救災不力,又接著發生瘟疫,才導致出現一系列狀況。
沈溪跟這場叛亂的關係不大,但楊廷和避重就輕,他知道什麼時間說什麼話最合適,在他提出沈溪是危險人物必須要嚴加防備時,必須跟張太后說明沈溪出征獲得功勞背後帶來的惡果,如此一來沈溪頭上的光環就會被無限降低,甚至於不能稱之為功勞,而要稱之為罪過。
至少以張太后的見識,沒覺察出楊廷和所說有何問題。
楊廷和道:“太后,如今應當派出可信之人,前去山西保駕護航,所率人馬也儘量從京師抽調,以騎兵為主,可以快速奔襲,保證在沈尚書的人馬抵達蔚州前,可以對陛下先一步行使保護之責。”
張太后點了點頭,此時她已被楊廷和說服,問道:“楊卿家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