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子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〇九九章 謝遷的妥協,寒門狀元內,天子,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得風生水起,讓朝廷大漲顏面,他要請調援軍,朝廷不假思索便會準請,可朝廷上下都覺得沈溪是因怯戰而不敢西行,至於請調援兵,在很多人看來只是沈溪為自己的怯懦和無能找藉口。

沈溪的奏本,在通政使司就被壓了一天,因為皇帝病重無心批閱奏本,是以沈溪的奏報沒能在當天夜裡按照加急文書規格面呈天子。

到了第二天,由內閣首輔劉健親擬票擬,送到司禮監,蕭敬也未重視此事,以至於奏本就此留中不發。

謝遷多般努力終於知道此事,而且想盡辦法終於看過沈溪的奏本,明白前後緣由,但為了朝中平穩,一直未將此事說出來。

“於喬,你說的……宣府鎮防備之事,是怎麼回事?”李東陽未置可否,倒是馬文升問了一句。

謝遷這才警覺自己失言,他之前也覺得沈溪是在為自己找藉口,所以看到沈溪的奏本以及私信後,認為應該採納劉健的觀點,就是不把事情聲張,免得沈溪被人恥笑,他這個內閣大學士的面子也過不去。

但現在李東陽要追究沈溪“不作為”的大罪,謝遷情急之下將此事提出,主要是想證明沈溪出塞後分明是“有作為”。

雖然在謝遷自己看來,這辯解顯得牽強無力。

謝遷道:“沈溪小兒之前曾上奏朝廷,言及韃靼人可能會侵犯宣府,威脅京畿安穩。即便他預料不準確,但恰恰說明邊關戰禍未平,如今便計較沈溪小兒的罪名,是否太早了些?”

李東陽仍舊不言不語,但看他的態度似是不會善罷甘休。

馬文升謹慎地說道:“說起來,似乎宣府鎮已有多日未曾有訊息傳回,莫不是真有緊急變故?”

張懋笑呵呵地說道:“馬尚書過慮了,宣府周邊數百里城垣,若有戰火燃起,豈能沒有戰報抵往京城?沒訊息,恰恰是好訊息,邊關經此折騰,早些平復好,莫要再惦記出兵草原,不然受苦的還是百姓!”

李東陽顯得極不耐煩,反倒是張鶴齡無意中說了一句:“若宣府有危難,京畿周邊恐怕非戒嚴不可!”

張懋原本在笑,聽到這話瞬間臉色僵直,張懋在一眾大臣中算是脾氣好的,他身為世襲公侯,執掌軍權多年,一向秉承幾邊各不得罪的原則,但他對張氏兄弟很看不慣,統調京營人馬,居然利用駐守城門的機會擅自放行貨物進城,囤積居奇的同時,還令城中增加不穩定因素。

謝遷道:“京畿戒嚴,苦的是百姓,邊關兵鋒一日不休,百姓就要多受一日之苦。沈溪小兒年輕氣盛,頗為自負,若他真以為宣府有難,或許會屯兵駐守,宣府與京畿安危休慼相關,駐兵宣府並非惡事。李大學士以為呢?”

李東陽撇撇嘴:“若於喬所言屬實,倒能理解沈溪為保京畿安全的一片苦心。但若宣府未有北寇入侵,那當如何?”

謝遷駁道:“宣府多日未有訊息,不恰恰證明北寇兵馬有所動作?”

二人隱隱又有爭吵的架勢,馬文升勸解:“如今談論為時尚早,不妨靜待幾日,或者發函問詢沈溪軍中動向,再作定論!”

幾人說話間,到了文淵閣大門前,原本馬文升等人不該進去,但預計到邊關可能有戰報傳來,要先進去查驗後再走。

尚未進內,有通政使司官員將十幾份奏本送來,李東陽特地當著馬文升等人的面,將奏本仔細挑選過,從中找出居庸關、紫荊關、太原鎮、大同鎮等軍鎮發來的戰報。

李東陽將戰報呈遞到謝遷面前,意思很明顯,這是關於宣府的戰報,你自己拿去看吧。

謝遷接過戰報,只是掃了一眼,發現這是宣府周邊送來的關防奏報,雖然沒有宣府鎮自身的,但周邊都沒有戰事,難道說唯獨宣府有難?這意味著沈溪奏報之事並不屬實!

“宣府應無韃靼入侵!”

馬文升看完後說了一句,等於是作出判決。

謝遷臉色變得極為難看,本來宣府平穩,對朝廷來說是好事,但沒有戰報,意味著沈溪難以開脫罪名。

現在謝遷反倒巴不得宣府周邊有大批韃靼騎兵入侵,如此沈溪的判斷準確,沈溪不但無過,反倒有功。

“功勳獎懲申報之事,我不再理會了!”

謝遷說到做到,既然沈溪說的不屬實,他便不再去幹涉李東陽追究之事。

但追究是追究,謝遷最多容許沈溪被降職或者革職,想讓沈溪被定罪發配流放,他絕對不允許。(未完待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千山記

石頭與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