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子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一四〇章 冰火兩重天,寒門狀元內,天子,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皇宮中突然喧譁起來,各處都能看到有太監提著燈籠快速跑過,以往在夜深人靜時很少能見到這種狀況。
謝遷和李東陽都是憂心忡忡,西北發生劇變,之前皇宮還沉浸在“西北大捷”的愉悅中,轉眼之間宣府就失守了。
宣府失守意味著京城門戶已經暴露在韃靼人的鐵蹄之下,內長城成為京城跟韃靼人之間最後一道屏障。
謝遷幾乎是用檢討的口吻道:“沈溪小兒聰明一世,本以為在宣府問題上他糊塗一時,未曾想,事態還真如他所料,北寇暗渡陳倉,突然殺到宣府,如今連宣府鎮城也宣告失守。我大明居然在此之前懵然未知,實在讓人難以置信!世人皆睡,唯有沈溪小兒一人獨醒啊!”
李東陽聽到這話,有些心煩意亂擺擺手:“於喬,且不可早下定論,事情如何,還等見過戰報後再說!”
李東陽始終不相信沈溪所說的事會成為現實。如果事實如此,他會有大麻煩,因為當初壓下沈溪的奏本,包括之後對沈溪的抨擊,以及規勸皇帝做出不出兵宣府的戰略,這都是他李東陽幹出來的事情。
現在宣府失守,李東陽作為朝廷的智囊,他不承擔責任似乎也沒誰可以承擔這責任,總不能讓皇帝自己來擔責。
此時戰報仍舊在蕭敬手中。
蕭敬只是將宣府的情況大致轉述,具體的細節並沒有交待,李東陽覺得事情或許還有轉圜的餘地。當然,這個假設要成立,必須建立在韃靼主力不在宣府,而只是一群殘兵敗寇無意中攻破宣府,之後宣府周邊衛所人馬實施反撲,在短時間內重新克復宣府城。
這是當前最好的結果,在李東陽看來也是極有可能的一種結果。
可是這種假設明顯經不起推敲!
宣府作為九邊防備的重中之重,駐防兵馬數萬,不是說攻破就能破城的,而且韃靼人以前對宣府就算有所進犯,也只能在口外各大邊塞晃悠,從未有直面宣府這樣要隘的機會。
這次韃靼人中的“殘兵敗寇”哪裡來的膽子,居然敢攻打這樣一座堅城,還讓他們成功了?不過有榆林衛城的前車之鑑,宣府“無意中”丟失也可以“理解”的,當然事實真相如何還得看奏本中是如何說的。
蕭敬匆忙派人去宮外請朝中重臣進宮,而他自己則折返乾清宮。
蕭敬原本可以獨自將此事奏報給皇帝,但老好人的蕭敬怕皇帝難過,而他之前也是認為韃靼人不可能出現在宣府這一意見的支持者,所以曾經做出欺瞞朱佑樘的舉動,這會兒不想被皇帝遷怒,所以寧可先去找謝遷和李東陽,讓這兩位閣老跟他一起上奏,這樣即便皇帝心中悲切,旁邊也會有規勸和開解之人,總比他一個人去奏報獨自面對要好許多。
“兩位閣老,您們先商議一下,等會兒見到陛下,該如何說及啊!”蕭敬雖然有些能力,行事進退有據,但在面臨突發狀況時他還是顯得太過軟弱。
歷史上的蕭敬作為朱祐樘臨終顧命之一,很快便將自己手裡的權力旁落,最後被劉瑾執掌大權,便是很好的證明。蕭敬在宮裡,就是一個老好人的姿態,善於虛以委蛇,而不善於當機立斷。
李東陽此時也回過神來了,道:“見到陛下之後,還是直言為好,難道此等事還要隱瞞不成?宣府失守,下一步居庸關和紫荊關都會出現危險,如果一個不慎,京師也會重蹈昔日‘土木堡之變’後的覆轍。”
謝遷連忙問道:“蕭公公,且問你……沈溪小兒之前不是在宣府麼……此番可有訊息傳回?”
“沈溪?”
蕭敬被問得一愣,他仔細回想了一下,搖頭道,“宣大總督衙門的奏報中,並未提及沈巡撫,或許……城破時他就在宣府城中?”
謝遷一時皺眉,之前他只是想,我終於可以揚眉吐氣了,沈溪奏報的事情並不是子虛烏有,反而變成了現實,那沈溪小兒將來不是可以贏得朝中所有人的信任?
但轉念又一想,如今宣府已然失守,京師危在旦夕,我還有心思去想這些事情,實在不應該。
最後謝遷想到,之前沈溪說在土木堡遭遇韃靼兵馬,想必激戰一番後便帶兵去宣府了,算算日子這會兒很可能在宣府城內。
既然宣府失守,那沈溪有很大的可能兵敗身死,那就算沈溪再有遠見卓識,依然把自己的一條小命給搭了進去,不得不讓人扼腕嘆息。
如今沒有任何訊息,這可不是好兆頭,謝遷帶著滿腹的疑慮,跟隨李東陽和蕭敬來到乾清宮外殿。
蕭敬得先進去跟常侍打招呼,再進內跟朱祐樘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