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子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三三七章 鄉試(下),寒門狀元內,天子,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沈溪苦笑著問道:“大伯,你的意思,這屆鄉試我們能中?”

“難道一定不中?總要知道結果才好,若不留下來,得到訊息就要比別人遲十多日,那豈不很無趣?”沈明文有些不樂意。

沈溪心想,那是你無趣好不好?回去後你就要被關小黑屋讀書,我跟你可不一樣,我回去是跟家人團聚,想怎麼都成。

沈溪道:“大伯想留下只管留就是,反正我要回去。我爹孃也不許我在省城逗留太久。”

沈明文怒道:“把銀子留下來,愛走你自己走……”

沈溪點點頭,往樓上去時,不忘提醒:“跟大伯說一聲,三伯說了,咱一共剩下三兩多銀子,回鄉一趟要花費二兩,剩下一兩留給大伯,您看著花吧。”

……

……

鄉試第二場考試,八月十一進場,八月十二開考。

鄉試的第二場考試內容,試論一道,判語五條,誥、表、內、科各一道。

第二場考試,涉及了許多考生之前考童生試時從未接觸過的內容。試論其實就是考策論,讓考生議論當前政治問題、向朝廷獻策。判語則是讓考生對“疑事”做出判語,考察生員是否能辨別是非。誥、表、內、科則是屬於應用文範疇,看看考生撰寫各種公文行政的能力。

第一天考試七篇文章,大約要寫兩千兩百字左右,而第二場的考試內容更為複雜,要寫三千五百字以上。

但第二場的要求遠沒有第一場那麼高,就算有的專案不會,只需把文章簡單寫出來就可以了。

畢竟僅僅第一場考試五千餘考生加起來便有一千二百多萬字,同考官還要做到字斟句酌,不能像童生試與科考那樣,一目十行、走馬觀花批完了事,如此一來便擠佔了閱卷的絕大多數時間,其他考卷同考官就沒閒暇翻閱,指望主考官去看就更不可能了。

雖然要寫的字數更多,但由於沈溪的閱歷要比這個時代的人領先太多,再加上經過馮話齊的培訓,他對公文滾瓜爛熟,因此日落前就已經完成,反覆檢查幾遍確認無誤後沈溪交了卷子。

第二天出考場,回到客棧,提前在客房等候的沈明堂拿了一封信出來,卻是老太太早就找人寫好的,自打從家裡出發到省城赴考就藏在沈明堂身上,讓二人在考最後一場前當眾閱讀。

李氏的意思非常明確,叮囑這屆鄉試結束後,沈明堂馬上帶沈明文和沈溪回鄉,當天考完,當天就得走,還讓沈明堂去福州貢院外接人,顯然是怕沈明文考試結束後離家出走。

沈明文怒氣衝衝道:“娘當我是小孩子還是怎麼著?我跟七郎能那麼不知分寸?”

沈明堂道:“大哥,娘也是為我們好,早些回鄉,娘不用太過掛念。”

沈明文對這個三弟的品性知道得十分清楚,若說沈明有能跟著他胡鬧,這沈明堂對老太太那是言聽計從,半點都不敢違背。沈明文道:“老三,你說這省城裡的日子過得怎樣?可不許違心了說!”

沈明堂低下頭:“挺好。”

沈明文非常滿意地點了點頭:“怎麼個好法?”

沈明堂嘴笨,說不出個之所以然來,只是訥訥道:“若家能搬來福州……倒是挺好。”

因為商會的人對沈明堂禮遇有加,既讓他賺錢,還給了他個管事的差事,沈明堂在福州城裡吃得好住得好,乾的活既體面又輕鬆,自然想留在省城。

沈溪見沈明文還想繼續誘導他這個老實的三伯,不由道:“好不好也得回去,祖母說了,我們要耽擱的話,回家就得挨罰。”

老太太說的“挨罰”,就是家法伺候,一頓戒尺招呼在身上。沈明文自己沒少捱打,對戒尺有些忌憚,乾脆什麼都不說了。

八月十四,考生入場考第三場。

第三場的考試內容為經論、史論、時務策五道,每道題要求寫三百字以上。在沈溪看來,這是為了考察生員們在古今政事方面的見識。

從第二場開始,考試內容已經不再要求用八股文來寫,在作文行文上更利於考生自由發揮。

也正因為如此,後兩場的考試內容更難判斷優劣,反倒不如第一場的四書文和五經文,光看破題和八股行文,基本就能判斷出文章的好壞。

在嘉靖朝之前,考生鄉試的考卷在批閱後,沒有規定必須要送去京師和南京進行“磨勘”。

所謂“磨勘”,也就是各省將取中舉人的試卷解送到禮部複查考卷,一般由禮部會同翰林院完成。那些清貴的官員們,會審閱每一份試卷,檢查考官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池田之野望

0木君生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