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子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〇三四章 一唱一和,寒門狀元內,天子,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謝遷的說辭,雖然未必盡善盡美,但依然獲得弘治皇帝的信任。
結果達到了,至於說的是什麼已經無關緊要,皇帝也希望聽到關於“韃靼人搶掠一番就倉皇北逃”的說辭。
謝遷因為“勤於公事”跟皇帝冰釋前嫌,還因“慧眼如炬”,提前洞悉了韃靼人的動向而獲得皇帝器重,可謂一箭雙鵰。
就連李東陽也對謝遷刮目相看……謝於喬總算不再只是個能言善道只會耍嘴皮的閣臣,辦事能力愈發提高,已經能挑起內閣的大梁。
之後的午朝,朱祐樘對出席朝會的大臣說明三邊發生的緊急情況。謝遷的票擬內容,讓朱祐樘拿來作為引子,身為皇帝可不會承認這內容是經過內閣票擬而得出的結論,而是透過他“遠見卓識”而察覺端倪。
在場大臣雖然個個口稱“陛下聖明”,心裡卻在琢磨,這票擬出自誰之手?劉健?李東陽?謝遷?
內閣只有三位大學士,也就只有三種可能,最後看看皇帝問誰的意見就知道了。
果然,朱祐樘講完後,徵求了謝遷的意見:“……謝卿家,如今邊患既生,你有何見地?”
謝遷出列,恭恭敬敬向朱祐樘行禮,各部尚書、侍郎以及左都御史、五寺正卿等人都看著謝遷,心裡帶著幾分詫異:
“莫不會皇帝跟謝閣老唱雙簧?其實在事情發生前,宮裡並不知曉,只是找來這麼一份奏本,牽強附會說是從中預測到韃靼人犯邊?”
前面朱祐樘說了很多,但也給謝遷留下抒發己見的機會。
謝遷便將之前那通分析說出來,最後點明,韃靼人只是紙老虎,北撤前先來大明邊疆掠奪一番,大明兵馬只需固守城塞,待韃靼人撤兵時,出兵追擊,或者乾脆不予理會,等韃靼人撤遠後,再北上收復河套地區,把大明北部疆域一舉推進到賀蘭山、陰山一線,徹底扭轉不利的戰略態勢。
不是每個人都跟朱祐樘和謝遷這麼“樂觀”,也有人認為韃靼人不會善罷甘休,他們的想法是……韃靼明知道大明集中數十萬兵馬枕戈待旦,還敢以幾千人為單位的騎兵前來掠奪?
這是想搶了就跑,還是說來送死?
韃靼人腦子就這麼不好使?
謝遷發言結束,朱祐樘滿臉都是欣賞,旁人可不敢在這個時候跳出來說三道四,以前看謝遷跟皇帝有了嫌隙,但現在君臣和睦,好得似穿同一條褲子,誰敢站出來反駁謝遷,自討沒趣?
但朝堂內並非都是見風使舵之人,馬文升便出列,謹慎地稟告:“陛下,臣以為,韃靼既犯我疆土,當制止其掠奪百姓,爭取在大明疆土內將其盡數剿滅,先平息三邊之隱,再趁勢出擊方為上策!”
馬文升開口前,沒人敢發表相似的意見,但馬文升說出來後,很多人站出來附和,他們身為天朝上國的臣子,自有風骨,憑什麼眼睜睜看著韃靼人犯邊而置之不理?非要跟謝遷所說的那樣等韃靼人撤走時再追擊?
“此事……”
朱祐樘在心裡捉摸了一下,開始傾向於馬文升的說辭。
謝遷用“遠見卓識”預料到這次戰事,還提出韃靼人搶完就會開溜,那為什麼不直接跟韃靼人開戰,阻止韃靼人搶掠?
朱祐樘望向謝遷,“先生以為如何?”
皇帝此時又是直接跳過劉健、李東陽這兩位名列謝遷之上的閣臣,也不問六部堂官,直接詢問謝遷,足見弘治皇帝對謝遷的信任和推崇。
謝遷有些語塞,他之前提出韃靼人搶完就會開溜,等韃靼人逃跑的時候再發起追擊,符合之前他上奏中“止戰”思想,但現在問他問什麼不能就地滅掉韃靼,而非要過後才追擊,這問題有些燒腦。
但這個時候所有人都在看著他,謝遷無法裝傻充愣,只能硬著頭皮道:“回陛下,老臣以為,貿然於我疆土內開戰,實為不智!”
朱祐樘道:“哦!?這卻是為何?”
不但皇帝想知道,連在場大臣個個也都想問個明白。
謝遷此時又開始發揮他能言善辯的特長:“如今我朝兵馬,配備火炮、火銃,兵精將廣,當以開闊之地交戰,但我朝境內溝壑眾多,火炮無法發揮其優勢,士兵?無法展開陣勢攻擊,如何揚長避短?反倒疆土內我百姓眾多,韃靼若以我百姓為質,我大明將士必有所掣肘!”
“嗯。”
朱祐樘想了想,覺得也有道理。
但問題是別人來自家院子搶劫,不把賊人就地幹掉,反而要等賊人劫掠完離開再去追擊,美其名曰這是為了防止破壞自家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