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子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二二六章 勾心鬥角,寒門狀元內,天子,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沈溪關鍵時候得到一名賭徒的支援,手下有了不太充足但也足夠他施展拳腳的兵馬。
之前在榆溪河和土木堡,他手頭兵馬都屈指可數,現在擁兵兩萬,雖然從紙面實力跟兇悍的十萬韃靼大軍有較大差距,但也初步具備跟韃靼人叫板的資格。
大明沒第二個人有沈溪這樣的自信,敢於以兩萬多兵馬撼動數倍於己的韃靼雄兵,在別人眼中他這種行為跟送死沒多少區別。
就在沈溪進駐居庸關的當天下午,亦思馬因取得了在天成衛城與明朝回師勤王兵馬之戰的勝利。
此番天成衛城之戰,明軍剛開始時佔據主動。
劉大夏部前鋒兵馬約六千餘騎,晝伏夜行,一路潛行至天成衛城下。這天早上天色剛矇矇亮,明軍已經埋伏在了城牆根下。等韃靼人早上起來開城門查探情況,明軍突然發難,僅僅僅用去兩個時辰便克復這座位於大同府與宣府交界處的雄關,全殲守城的一千餘韃子。
但明軍後續步兵跟進不及時,整整一天時間,三路援軍中只有一路抵達,使得天成衛城的明軍數量嚴重不足。
劉大夏部前鋒兵馬克復天成衛城的次日上午,亦思馬因率五萬韃靼大軍抵達。
亦思馬因讓一部分韃子穿上明軍的裝束,利用天成衛守軍的疏忽,騙開城門,然後韃子主力趁勢殺進城中,明軍在進行激烈巷戰後,終於不支,大批潰兵往天成衛城以西的陽和衛城和高山衛城而去。
亦思馬因率領韃靼兵馬一路追殺,至高山衛城城下才選擇撤兵。
此役雖然取得決定性的勝利,但亦思馬因生性謹慎,也不敢貿然進兵,生怕落進劉大夏的圈套,讓自己部族實力受損。
隨著亦思馬因撤退,明軍最後一支步騎混合的兵馬也損失殆盡,劉大夏手頭騎兵要麼調往居庸關跟隨沈溪往援京城,要麼在此戰折損,劉大夏已缺乏跟韃靼人正面交戰的能力,只能被迫轉為防守。
“恭喜將軍凱旋!”
天成衛城北面的南洋河河灣處,韃靼營地。當亦思馬因從中軍大帳論功行賞結束歸來,剛進入寢帳,阿武祿便迎上前,溫柔地為他寬解大氅,臉上展露傾慕的笑容,出言恭賀。
“哈哈!”
亦思馬因意氣風發,跟沈溪數戰後損兵折將的陰霾,消散大半,他攔腰抱起眼前曼妙動人的嬌軀,直接走向自己的寢榻,用意明顯。
阿武祿在亦思馬因寬大的懷抱中,並無絲毫阻攔與掙扎,相反卻一直用崇拜的目光,深情地凝望,讓亦思馬因有一種江山美人盡在掌握的快感。
二人一起在榻上纏綿很久,亦思馬因這才起身,重新整理戎裝,自得的說道:“經此一役,明朝三邊兵馬應是撤不回居庸關了!”
阿武祿一臉慵懶之色:“那沈溪所部呢?”
不提沈溪還好,這一言及,亦思馬因臉上的意氣風發頓時消失不見,換上一副深沉之色,他陰測測地說道:“沈溪?這會兒他的人馬多半已經跟亦不剌對上了。亦不剌即便驍勇善戰,但之前從未遇到過像沈溪這樣狡猾的對手,有他的苦頭吃!”
阿武祿抿嘴一笑:“沈溪黃口小兒,能得國師如此高的評價,是他的榮幸。以國師看來,亦不剌和沈溪,誰能率部取得最後的勝利?”
亦思馬因側目打量阿武祿,冷笑著問道:“昭使的意思是說,本國師連亦不剌都不如?”
阿武祿稍微一怔,隨即便明白亦思馬因言中之意。
在跟沈溪的交戰中,亦思馬因吃了不少虧,從結果上來說無疑是亦思馬因在與沈溪的對抗中失利。而她詢問底沈溪和亦不剌誰能獲勝,看起來似乎是她覺得亦不剌有跟沈溪一戰的能力,惹得亦思馬因非常不高興。
阿武祿連忙解釋:“妾身並非是要以亦不剌這樣的莽夫跟國師相提並論,實在是沈溪此人不管是仕途還是行軍作戰都太過順利,難道他就不會得意忘形,因驕縱而失敗?”
“唉!”
亦思馬因長長地嘆了口氣,頗為無奈地說,“換作別人,就算是明朝兵部尚書劉大夏,用昭使的話來總結並無過錯。人無完人,戰場上百戰百勝的將軍從來就未曾有過,連中原人推崇有加的飛將軍李廣,不也曾經歷過兵敗?”
“但沈溪卻與眾不同,以他的年歲,本沒有登上歷史舞臺的資格,但或許是華夏文明善於造就人才,使得沈溪此子以弱冠之齡便得到高位,舞勺之年便執領兵權。一個亦不剌,不能成為他名留青史的絆腳石,如今能阻擋沈溪功成名就的,或許只有汗部兵馬!”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