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子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〇六〇章 矛盾體,寒門狀元內,天子,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王瓊見過何鑑後,又去拜會了戶部尚書楊一清。
二人作為多年老友,曾在西北長期共事,如今王瓊要離京前往地方,自然要跟楊一清打聲招呼。
可惜這天楊一清府上訪客眾多,絡繹不絕,始終沒時間跟王瓊談正事。
王瓊雖然揣測楊一清可能是有意堵他的嘴,但還是耐著性子到天黑,一直等楊一清把該見的人見過,二人才來到楊府書房細談。
楊一清上來先道歉,然後對王瓊離京直抒己見,重點是朝廷開春後即將進行的戰事。
“……如今戶部缺少錢糧,這場仗能不打還是不打,若將士那邊實在推脫不了,把時間往後拖一拖,捱過夏收也是好的……”
楊一清和王瓊間分歧明顯。
王瓊站在沈溪一邊,希望能一舉把韃靼部打痛,為邊疆迎來數十年的和平。楊一清回朝後投靠了謝遷,主張不戰,所以楊一清說話的態度,跟他的政治傾向並無二致。
王瓊沒反駁楊一清,道:“這次之厚把西北所需糧草物資籌措齊全了,聽說並未獅子大張口,全都在那些商賈可承受範圍內……現在只是少數幾個地方的商會捐納,剩下還會有大筆納捐,按照這勢頭,對草原一戰希望極大。”
楊一清愣了一下,然後道:“德華,既然你就要離京,有件事我也不想瞞你,其實……之前我所說戶部缺糧,倒也沒那麼嚴重,實在是謝閣老不支援對草原開戰,所以有意延遲了西北地方糧草排程,並非是故意讓前線將士挨餓受凍。”
王瓊笑了笑:“難道你以為我對此一無所知?”他跟楊一清原本有些嫌隙,但在楊一清主動把話挑明後,所有誤會一下子解開了。
王瓊接著道:“應寧,你不必太自責,其實回京前我已做好迎接困難的思想準備,總的來說,一切都還順利,只要糧草不缺,邊關就會穩定,全軍上下注意力都將放在開春後那場戰事上,希望在戰場上有所斬。”
“可惜草原畢竟不比中原和江南,實在太過貧瘠,想以戰養戰很難,糧草必須齊備,排程起來很麻煩……”
楊一清問道:“這些話,你可有跟沈尚書說明?”
“怎會不說?”
王瓊道,“之厚在三邊總制任上時間不短,他領兵對韃靼作戰幾乎是百戰百勝,還無敗績,對草原上的情況比你我更加了解……所以他既然決定要打這場仗,必然是深思熟慮後,不會輕敵冒進。”
楊一清想了下,最後點頭:“換作旁人,怕是誰都不覺得這場仗有獲勝的可能,但若是之厚……就看支援誰了!”
說完,二人相視一笑,一切盡在不言中。
顯然連楊一清也覺得這場仗可以打,甚至勝算頗高,不過礙於楊一清在朝中的靠山是謝遷,所以在選擇戰或者不戰的問題上,楊一清只能是沒有立場,一切都聽從謝遷安排行事。
而王瓊作為西北統帥,天高皇帝遠,反倒可以無所避諱。
畢竟王瓊需要負責的物件是西北軍民,楊一清則要為自己的前途做更多考慮。
王瓊顯得很自信:“打就打吧,打贏了你我一起慶功,就算輸了,大明也不至於傷筋動骨,畢竟錢糧都是之厚自行籌措,朝廷府庫幾乎沒受任何影響……而且現在的韃靼連年內戰,已成強弩之末,再不是以前的不敗之師,無力反攻我大明!”
……
……
沈溪在對何鑑做出不擅自決定增設新衙門以統籌戰事的承諾後,把相關奏疏以正常的流程呈遞通政使司。
通政司將奏疏呈遞內閣,謝遷看過奏疏後,以“並無先例”為由在票擬中否決沈溪的提議,奏疏呈遞到司禮監時已經是正月十三。
這會兒豹房正在準備上元節燈會。
按照朱厚照的要求,以前在皇宮內施行的宮市制度要照搬到豹房來,張苑忙著操辦,聽說沈溪上疏要開新衙門全權負責出兵事宜,張苑感到事情非比尋常,立即把沈溪的上疏調來親自過目。
雖然張苑的學問不高,但危機意識極強。
這也跟他之前在皇宮內的遭遇有關,當他察覺到沈溪有可能借此將司禮監的權力架空後,他已經聯想到沈溪戰後會趁機把他拉下馬,甚至像對付劉瑾一樣除掉他……
“我這大侄子,做事向來不擇手段,連對他有提拔之恩的謝於喬都被他甩在一邊,我這個伯父恐怕也不放在他眼裡……而且他一向羞與我為伍,可能還會為了隱瞞他有個太監伯父的事情而對我痛下殺手!不行,我絕對不能讓他得逞!”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