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錢道人提示您:看後求收藏(手槍隊(資料整理),民國逆襲,銅錢道人,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他們是民國時期特有的手槍隊。

不過現在的手槍隊並不如之後的軍閥混戰之後的手槍隊風光。

手槍隊的大規模出現是因為駁殼槍的大量在中國這個軍閥和民間的使用。

這駁殼槍在中國的流行程度,簡直可以用無所不在來形容。

從清末到民國,中國人以普通手槍幾倍的價格,將全世界70%的駁殼槍都買回中國。

光是運費,中間商費用等等就花費1億美元,那時的1億美元,是可以買十幾艘大型驅逐艦的。

外國人為什麼不喜歡駁殼槍呢,簡單說就是,價格太貴,重量太大,外形龐大。比手槍威力大,比步槍威力小,上不上,下不下,如同雞肋。

但是自20世紀初毛瑟手槍傳入中國後,很快受到國人無比的青睞。不管是正規軍、游擊隊,還是地主豪強的私人武裝、打家劫舍的綠林豪傑,都以能夠佩戴毛瑟手槍為榮。不論其裝備的數量,還是發揮的程度,都是任何一個國家和軍隊所無法與之相比的。

佩戴德國造駁殼槍,已經成為一個帶槍人身價的象徵,這大概就和現代人開什麼車,是不是原裝車才算牛氣一樣的道理。

於是德國毛瑟廠商投其所好,在後來生產的毛瑟手槍上,不僅有毛瑟廠的廠徽標誌,還用漢字打上“德國制”三個字以為標榜,其生產和銷售的目的,不言自明。值得注意的是,打上“德國制”字樣的毛瑟手槍卻未必全是德國制,也有假冒。有的是別的小國家假冒,但他們打上漢字的“德國制”字樣,其銷售的物件卻同樣是瞄準中國的。

中國人為什麼喜歡駁殼槍呢?

和那個年代是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當時的中國,是半殖民地的社會形態伴隨著長期不間斷的戰亂。長達近半個世紀的戰亂,此時中國軍閥部隊都面臨著嚴重缺乏自動武器和火炮的客觀情況,另一方面,士兵不是強徵的壯丁,就是各種破產農民,賭徒,煙鬼,二流子。

基本上,都沒有接受過嚴格系統的軍事訓練。他們只是為了在軍隊混口飯吃,拿點餉銀吃喝,領取部隊配發的一點劣質煙土,戰鬥頑強性也很低。

在這種情況下,駁殼槍的威力就顯露出來了。

軍閥士兵作戰意志相對較差,步槍射擊精度更差,而且很多土雜部隊裝備的都是作坊私造步槍,或者膛線損傷老舊步槍,因保養不佳,步槍的效能下降,這些破步槍再搭配土造子彈,其有效精確射程並不比加上槍托的駁殼槍遠多少,所以,手槍隊才可以與步槍兵對射。

綜合來看,當時一支由勇敢士兵組成的突擊隊手持可以快速發射的駁殼槍,不顧一切的發起衝鋒,可以在戰場上取得驚人的效果。

以北伐時期的葉挺獨立團來說,這樣一支人槍都超編制配備的部隊,一直打到武昌城下,重機槍不過數挺挺,花機關(德國造mp18衝鋒槍,因槍管外散熱孔而得此俗名)不過數支,輕機槍一挺也沒有,半自動的毛瑟手槍便成了北伐軍的利器。當時的敢死隊就是每人一支駁殼槍,幾枚手榴彈爬上武昌城的。包慧僧在回憶錄中說過,黃埔學生軍東征時,叛軍最怕的就是學生軍的駁殼槍,因那時機槍少,步槍發射速度慢,而每個連的九支駁殼槍卻可以半自動發射,容彈量也比步槍多一倍,當然是了不起的了。

而在擅長近戰的西北軍中,更是重視毛瑟手槍,從軍到旅的各級長官,都直接控制著從團到連規模的手槍隊,每到戰鬥的關鍵時刻,手槍隊便成為一張王牌。1926年國民軍與晉軍戰於晉北,石友三部曾一次集中3000人的敢死隊,每名隊員一把大刀,一支盒子炮,可見其裝備數量之多。

中原大戰之前,西北軍還曾編有手槍旅,後來由西北軍分化出來的韓復榘第三路軍中,也長期地保持著手槍旅的建制。幾千人的部隊,全部以手槍作為裝備,這怕是在世界軍事史上,也是絕無僅有的。

同樣是以近戰為主要作戰方式的紅軍中,毛瑟手槍也被大量使用。

寧都起義後任紅軍第五軍團軍團長的季振同,起義前任***軍第七十四旅旅長,該旅前身即為西北軍馮玉祥之手槍旅,起義時,絕大多數官兵仍保持著手槍旅的三大件:盒子槍、步槍、大刀,後該旅全部加入紅軍。

紅二十五軍中也曾編有手槍團,是軍長徐海東很惹眼的一個亮點。持毛瑟手槍奇襲、突擊,在紅軍的戰例中非常普遍。創造了驚人奇蹟的搶渡大渡河的十七勇士、飛奪滬定橋的二十二勇士在突擊行動時,便每人配備了一支毛瑟衝鋒手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蓮元了凡決

凡菩提

劍破天門

戲夢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