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死也不說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7部分,張愛玲傳,打死也不說,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巴金寫完《春》,《愛情三部曲》合刊出版,同年十月與蕭珊赴桂林,與夏衍等籌組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桂林分會;趙樸初接任上海文化界救亡協會理事,上海慈聯救濟戰區難民委員會常委兼收容股主任;蕭紅與蕭軍得到邀請去山西臨汾的民族革命大學,於此第一次遇見丁玲,同年夏天蕭紅與蕭軍分手,懷著蕭軍之子與端木蕻良回了武漢;在這一年裡,宋慶齡先後在廣州和香港組織“保衛中國大同盟”,向各國人民和海外華僑宣傳抗日,募集醫藥和其他物資…… 電子書 分享網站

第三章 她不是白雪公主(5)

這些個熱鬧,張愛玲都沒有趕上,只是待在她父親的家裡忙著生病,也忙著生氣,忙著想出逃的辦法。然而現在好了,現在她又可以回到上海的懷抱了,可以耳聞目睹地與這個城市手牽手,心貼心,看到的每件事物都是親切躍動,活色生香的。

愛丁頓公寓所在的靜安寺路,是電車的始發站。電車向東穿過繁華的南京路,一路商店、酒樓、書肆、咖啡廳、股票交易會所、跳舞廳……一直駛到終點站廣東路外灘。張愛玲一直都喜歡聽電車“克林克賴”的行駛聲,彷彿枕在鐵軌上睡覺——電車後來成了她小說裡的重要道具。

除了電車聲,還有靜安寺的敲鐘聲,斜對過平安電影院的打鈴聲,後身百樂門舞廳裡尖細嗓子的唱歌聲,以及樓下賣餛飩的梆子聲,都會在靜夜裡凌風度月而來,讓她即使在夢中也會安心地記得:我是在媽媽的家裡了,終於和媽媽在一起了。

20世紀30年代末40年代初的上海,是繁華的極致。

整個世界都在動盪中,破壞中,並且即將還有更大的破壞要來。然而亂世裡的一點點安寧,格外珍稀可貴。

和母親在一起的時光太寶貴了。此後張愛玲寫了許多文章從不同的角度來記載公寓生活,但凡與母親有關的文字,總是寫得無比溫柔。她在文章裡說自己有個怪癖,非得聽見電車聲才睡得著覺——其實我想是因為電車聲使她想起母親,覺得仍和母親同居一室,如此才會安穩睡著。和母親在一起的公寓生活是她少女時代最快樂的時光,因此即使是衣食這樣的瑣事,也都新奇而有趣,稱得上色香味俱全的。

“在上海我跟我母親住的一個時期,每天到對街我舅舅家去吃飯,帶一碗菜去。莧菜上市的季節,我總是捧著一碗烏油油紫紅夾墨綠絲的莧菜,裡面一顆顆肥白的蒜瓣染成淺粉紅。在天光下過街,像捧著一盆常見的不知名的西洋盆栽,小粉紅花,斑斑點點暗紅苔綠相同的鋸齒邊大尖葉子,朱翠離披,不過這花不香,沒有熱乎乎的莧菜香。”

“在上海我們家隔壁就是戰時天津新搬來的起士林咖啡館,每天黎明制面包,拉起嗅覺的警報,一股噴香的浩然之氣破空而來,有長風萬里之勢,而又是最軟性的鬧鐘,無如鬧得不是時候,白吵醒了人,像惱人春色一樣使人沒奈何。有了這位芳鄰,實在是一種騷擾。”

“我母親從前有親戚帶蛤蟆酥給她,總是非常高興。那是一種半空心的脆餅,微甜,差不多有巴掌大,狀近肥短的梯形,上面芝麻撒在苔綠底子上,綠陰陰的正是一隻青蛙的印象派畫像。那綠絨倒就是海藻粉。想必總是沿海省份的土產,也沒有包裝,拿來裝在空餅乾筒裡。我從來沒在別處聽見說有這樣東西。”(張愛玲:《談吃與畫餅充飢》)

在父親家裡時,她從沒做過家務,也沒搭過公車,現在,這一切都要從頭學起,洗衣、煮飯、買菜、搭公車、還有省錢……她有一種奇怪的掛角歸田的感覺。從前對田園的理解就是,逢年過節,田上的人就會往家裡送麥米來,就像《紅樓夢》裡的烏進孝送年貨,或是劉姥姥送蔬果。

劉姥姥在大觀園裡吃了回茄子,硬是沒吃出茄子味兒來;張愛玲看不到田園裡的茄子,卻在菜場上看到了“野趣”——那麼複雜的,油潤的紫色。除了茄子,還有新綠的豌豆,熟豔的辣椒,金黃的麵筋,以及飽滿如嬰兒臉的胡蘿蔔。。 最好的txt下載網

第三章 她不是白雪公主(6)

有一天她們買了蘿蔔煨肉湯。姑姑張茂淵說:“我第一次同胡蘿蔔接觸,是小時候養‘叫油子’,就餵它胡蘿蔔。還記得那時候奶奶(指李菊耦)總是把胡蘿蔔一切兩半,再對半一切,塞在籠子裡,大約那樣算切得小了。要不然我們吃的菜裡是向來沒有胡蘿蔔這東西的。為什麼給‘叫油子’吃這個,我也不懂。”

張愛玲聽著,覺得有無限趣味,彷彿做文章。

她總是這樣子滿腦子的羅曼蒂克,從每一言每一語每一時每一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遊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冷少追愛:寶貝別想逃

不落的滑翔翼

流落橫濱的我今天也在努力歸隊

鈺剡

新安江大移民

猜火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