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氣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5部分,足跡,淘氣,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有加。

第一次浪潮持續到1994年就消退了。一方面是受到墨西哥金融危機的影響,另一方面是由於中國公司上市半年後的中期業績公報和1年後的年報業績較差,且這些上市企業在管理制度、體制、公司的治理結構等方面仍存有傳統的痕跡,特別是缺少激勵機制。於是,國際投資人對中國製造業的興趣開始消退。

第一波浪潮之後,華爾街又迅速找到了替代品,它們是涉及基礎設施和公共事業領域的公司,包括航空、鐵路、公路、電力等領域,如華能電力國際、中國東航、南方航空、大唐發電等。但是和第一次浪潮一樣,國家宏觀經濟的疲軟使許多在建專案被迫緩建或停建,導致相關企業嚴重虧損。第二波浪潮也隨之消退。

自1996年起,紅籌股開始掀起第三次中國風浪潮。所謂紅籌股是指在海外註冊並在海外上市的大陸公司。這批公司包括招商局、中國華潤、上海實業、北京控股等,其主掛牌在香港;透過美國存股證方式(ADR),他們的股票也可以在紐約證券交易所交易。這次浪潮終結於1997年10月的亞洲金融危機。

第三次浪潮退去後,國外資本市場對中國股票緊閉大門長達15個月。1999年2月17日,以生產數碼無繩電話稱雄市場的廣東僑興環球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當日其股價升幅達268%。1999年7月14日,中華網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掛牌當日股價由20美元飆升到美元,上漲235%。自此,在高科技經濟的帶動下,中國企業開始在華爾街掀起第四次浪潮。

微軟、谷歌等IT神話鼓舞了中國人創新求富的熱情。許許多多的新興公司(主要來自網際網路和新能源領域)開始在海外資本市場尋找發展的機會,而海外資本市場也成就了新浪、搜狐、百度、無錫尚德、新東方和阿里巴巴等一批優秀的民營企業。而今,他們的傳奇仍在繼續。

張冉/文

。。

風險投資:創業者的機遇(1)

時光倒轉回1982年,當白德能(Bob Theleen)募集完第一個專注於中國市場的創業投資基金時,這個美國人卻不得不面對一個尷尬的現實:錢有了,但在中國大陸卻找不到可以投資的企業家。

原因很簡單:計劃經濟是不需要企業家的。雖然在1978年鄧小平已經決定將中國帶入市場經濟的軌道,但4年之後,那些未來的企業家們仍在為他們的第一桶金而苦苦掙扎。

在這樣的尷尬中,白德能的ChinaVest悄然成立,併成為第一支專注於中國的創業投資基金。由於彼時中國的高科技產業還處於一片空白,白德能只能將目光放在已經來到廣東的港臺企業家身上,在他們位於珠三角的巨大流水線裡尋找發財的機會。

20多年後,白德能曾經面對的尷尬已不復存在。中國的創業投資家們已經習慣了用挑剔的眼光在成堆的商業計劃書中尋找前途遠大的公司,然後再和那些同他們一樣挑剔的企業家用夾雜著英語單詞的中文討價還價,錙銖必較。

20多年,彈指一揮間。雖然中國至今仍只能以世界工廠的形象出現在世人面前,但在這些見慣了世界頂級企業的創業投資家眼中,創新的力量已在這個國度隱隱生長。

“我對於在這裡見到的企業家精神和創新的前景感到興奮不已”,矽谷的頂級投資人Timothy Draper在接受《中國商業週刊》記者的採訪時談到,“今後,我們一定能在中國看到世界級的創新企業和影響世界的商業模式”。

“皮包公司”

早在上世紀80年代初,ChinaVest就陸陸續續做了好幾筆投資,但其第一個實質性的成功案例卻發生在10年之後。1993年,ChinaVest以1200萬美金入股總部位於香港的玩具製造商鑫達實業,並於1997年幫助其在納斯達克上市,使其成為第一家登陸納斯達克的中國企業。

ChinaVest在80年代的其他投資記錄現在已經很難找到了。而其前中國區總經理趙軍在接受《投資與合作》記者戶才和的採訪時回憶起這段經歷也只是感嘆,“在投資的過程中,我們發現投資必須根據整體經濟環境的節奏一步一步地往前走,太超前了不行,落後了就更不行”。

像過去30年間在中國層出不窮的其他新生事物一樣,白德能這樣的創業投資家最初遇到的大多是質疑和不信任的眼光。

“最初,別人都當我們是皮包公司。”IDG VC的創始合夥人熊曉鴿在多年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遊戲小說相關閱讀More+

隨身空間鄉村小神醫

郭家七叔

開局一個金錢掛

晨鍋鍋

愛上天使

卡車

圓心

紫色韶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