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部分
獨來讀網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64部分,重生校園:陶寶寶的掘金時代,獨來讀網,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硯盒:“剛收的一個硯盒。”
馬漢在不遠處急忙過來獻媚的問候了周老先生一聲後,又補充了一句:“是假的。”
除了李老師外,另外兩位老師也道:“剛才鑑寶欄目上的一件藏品,明顯是臆造的,明清時期根本沒有這種樣式的硯盒,但我們說了,您這小徒弟偏生不信,非要花三萬塊從鑑寶人手裡買了下來。”
。。。
 ;。。。 ; ;
第281章 日本古董
李老師道:“是啊,但硯盒的包漿很好,應該是個新造假技術,很難看出差別。”
周老先生只是盯著硯盒看,卻沒說話。
李老師奇怪道:“老師,您對這包漿技術有興趣?”
周老先生沉吟片刻,露出一絲意味深長地笑容,“你們都認為,這硯盒是臆造品?”
聞言,在場所有人全都一愣。
李老師呆呆道:“是啊,這難道還會有問題?”
另外兩位老師指指陶寶寶手裡的硯盒:“木頭的材質,硯臺的材質,造型,描繪手法,繪製風格,通通不對,您可別告訴我這硯盒是真的啊,打死我也不信,在明清時期,不可能會有人去做這麼個硯盒的,我們幾人雖不敢說精通古玩這行,可這點眼力還是有的。”
周老先生點點頭,看來陶寶寶一眼:“小陶啊,別藏著掖著了,說說原因吧?”
見老師問了,陶寶寶道:“這是老東西。”
馬漢冷笑小聲道:“執迷不悟!”
周老先生笑呵呵著,示意陶寶寶繼續。
陶寶寶也不管別人那怪異的眼神,堅定道:“是清代。”
李老師大搖其頭:“確實,從偽造的包漿上分析,應該是清代無疑,但無論清初清中還是清末,都不可能存在這類硯盒的,市場上沒有,博物館裡沒有,史書上更沒有。”
陶寶寶從容道:“您幾位說的也都對,明清時期不會存在這種硯盒,宋元時代也更不可能,但這件東西確確實實是清代的。”
見周老先生嘴角的笑意更濃了,陶寶寶便道:“是,從造型、材質和繪畫風格上,很容易判斷其是臆造品,因為歷史上根本沒有出現過,可是,這也只限於中國,只限於中國的歷史,但是,世界上卻並不只有中國才出古董。”
聞言,大家齊齊懵了懵。
周老先生很是滿意的繼續問道:“那你能看出它是哪個地方的?”
“是日本。”陶寶寶雙手託了託硯盒:“準確地講,這件玩意兒不叫硯盒,應該是食盒,箱子的木質、都是當時日本比較特別的材料,所以中國不常見,竹林的繪畫也好,造型也罷,也均採用了日本的手法風格,明清時期自然不會有。”
周老先生滿意的一點頭:“能準確斷代嗎?”
陶寶寶肯定道:“是日本明治時代,換算到中國,正是清代的時候。”
周老先生微笑道:“日本古董可是冷門中的冷門,大部分專家都沒見過幾件,你能這麼肯定?”
“當然,這百分之百是明治時代的日本食盒,不會有錯。”陶寶寶苦笑道:“不然,我也不會花三萬塊買了,否則不是虧大了?”
其他人早已經閉了嘴,眼巴巴地看著周老先生。
李老師道:“老師,師妹說的是真的?”
幾位專家也同樣以詢問的目光望向周老先生。
“哈哈哈……”周老先生忽然哈哈大笑一聲道:“好,說的好,買的也好,三萬?又讓你這丫頭撿了個大漏啊!”
 ;。。。 ; ;
第282章 見家長了
馬漢等人愣住:“真是日本的食盒?”
周老先生看了看李老師和另外兩位專家一眼:“在古玩這行,沒有什麼事情是絕對的,你不懂,不代表別人也不懂,別以為上個電視就怎麼怎麼樣了,學無止境啊,比起我這小徒弟的眼力,你們三個還差得遠呢,走吧,先去電視臺問問,看他們能不能把食盒這段掐了,省得把臉丟到全國各地去。”
畢竟是幾十歲的人了,幾位專家面色有點難堪,不過還是齊聲道:“學生受教了。”
當天晚上,陶寶寶和李老師等人以及後趕過來的趙老師一起,跟周老先生吃了頓飯,飯桌上,周老先生又誇了陶寶寶幾句,搞的陶寶寶也有些不好意思。
這次的電視塔之行,收穫出乎意料的好,不但順利地得到了食盒,而且只花了三萬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