划船怎能不靠槳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百三十九章 羨慕的眼睛發紅,華娛之隨心所欲,划船怎能不靠槳,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2009年桑林跟隨元奎導演,參與由史泰龍主演、硬漢動作明星雲集的【敢死隊】,主要負責李聯結的具體動作設計。
在【繡春刀】第一部裡,桑指導根據路洋導演的要求設計出來的打鬥場面,簡潔乾脆,又充滿美感,得到了觀眾們的一眾好評。
在第50屆灣灣電影金馬獎上,顧衛憑藉【繡春刀】裡的表演,獲得了最佳新人獎。
桑指導也被提名了最佳動作設計獎,可惜最後未能獲獎。
如今【繡春刀】第二部,導演對桑指導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希望電影要跳出港島武俠電影的傳統動作設計,避免套招,避免飛簷走壁,而要特別“寫實”、讓觀眾有臨場感,動作更有節奏感!
針對這種要求,桑林也拿出了自己的實力,他在不破壞動作美感的情況下,注重動作節奏與剪輯分切的效果,注意突出演員面部表演動作。
將現代打鬥的形式和傳統武術的套路相融合,刀刀見血,拳拳到肉,呈現出一種獨屬於【繡春刀】這部電影的打鬥風格。
因為突出一個真實性,所以片子裡很少有吊威亞那種飛來飛去的動作。
路洋導演和桑指導給每個演員都設計了不同樣式的武器,每個人的動作套路都不同,最後呈現到銀幕上的就是每一個角色都有自己獨特的武術風格。
像顧衛飾演的男主“沈煉”一把祖傳的“繡春刀”,配上短弩,刀法凌厲,遠近皆宜。
雷家因飾演的“裴倫”用的是一種名為“夾刀棍”的武器,顧名思義:棍裡夾刀,可攻可防,刀棍合一,鐵壁挽神槍。
張毅演的“陸文昭”用一把“苗刀”,並不是苗族人使用的刀,以“苗”為其名,是由於它刀身修長形如麥苗——總長五尺、刀長三尺八寸、刀柄一尺二寸。刀走龍蛇,紅光紫氣俱赫然。
最後張天艾飾演的“丁白纓”用的則是一把忠義之刀“戚家刀”,整體形態與日本刀相近,但是刀尖脫離了日本刀的範疇,除了在刀尖保留和刀身基本相同的厚度,刀背又採用削棟(刀背兩個側面去薄),減輕刀刃整體重量但是不減少刀刃的強度。
效能上戚家刀更強於倭刀。
並且“丁白纓”在電影裡用它一刀斬斷了“沈煉”曾經的佩刀,讓他回家拿出了祖傳的寶刀“繡春刀”。
劇裡其他小配角的武器也是各有特色,“丁白纓”的兩個徒弟,一個用狼牙棒,一個用短刀和盾牌。
反派小boss“鄭掌班”用的流星錘,群演們用的鳥統、長矛等。
可以說從攻到守,十八般兵器,冷熱結合,被劇組做到了極致。
這樣一來就苦了包括顧衛這個主角在內的幾個主演了。
大家進組訓練的時候被髮下了自己的武器,都是劇組找專門的廠家純金屬打造的,精緻華麗,當然重量上肯定考慮了演員們的承受能力。
張毅第一天拿到屬於自己的“苗刀”後開心的像個孩子。
可惜開始訓練後他就笑不出來了。
由於每個人的武器各不相同,桑指導給他們每個人都設計了一套屬於自己武術風格的套路,每天大家在武術指導的教導下,用心的學習,熟悉自己的套路,然後將其融入自己的表演之中。
主演的這幾個人都非動作演員出身,大家開始武術訓練之後所遇到的困難可想而知。
還好雖然訓練很苦,但是大家都沒有抱怨,【繡春刀】劇組挑選的這幾個演員在職業精神上都沒得挑。
13號,劇組開機已經兩天的時間了。
白天的兩場戲份都拍完了,主演的幾個人又聚在了劇組專門清理出來的一個練武場進行照常的訓練。
【繡春刀2】跟普通的電影不太一樣,整部電影70的戲份都發生在夜裡,所以大家白天拍的時間短,晚上拍的時間長。
空餘的時間不能浪費,自然就安排演員進行打戲方面的訓練。
拍完白天的戲,楊密也沒什麼事,穿著一身藍白色的古裝戲服,坐在練武場邊上的座位上,看著顧衛幾人拿著自己的兵器在場地中比比劃劃的。
其實她心裡一直也有一個武俠夢,想要飾演一個飛簷走壁的俠女,可惜一直沒有機會。
這次她在【繡春刀2】裡的角色也完全沒有打戲,只是一個柔弱的畫師。
一遍套路練完,顧衛從助理手裡接過毛巾,擦擦頭上的細汗。
“老闆,楊姐的電話。”
小助理把手機遞了過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