划船怎能不靠槳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六百六十章 股價和限薪,華娛之隨心所欲,划船怎能不靠槳,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華藝兄弟】最近兩個月過得非常不好。

【手機2】的事件爆發之後,公眾對於跟範兵兵走的最近的華藝充滿了懷疑。

網上各種流言蜚語,有傳言稱某上市公司的稅務存在重大問題,其財務人員因涉嫌隱匿、故意銷燬會計憑證罪等,已被警方採取司法強制措施。

本來華藝兄弟的兩位王總並不打算理會這種小道傳言,畢竟造謠一張嘴,闢謠跑斷腿,但奈何華藝是家上市公司,公司的公信力會直接反應在股票上。

於是華藝採取了一系列自救措施,邀請30幾家機構到公司調研,發各種律師函,透過微博發宣告澄清,試圖在公眾心中挽回自己的信譽,不想經營多年的公司聲譽毀於一旦。

可惜真正的效果並不明顯。

受種種負面訊息的波及,華藝作為國內影視板塊龍頭公司,近兩個月市值蒸發掉將近40億人們民幣。

7月27日,徐可執導的【狄仁傑之四大天王】上映。

這部片子是狄仁傑系列的第三部,也是華藝指望提振股東信心的關鍵之作。

畢竟徐可的武俠電影已經為華藝收割票房打下良好基礎。

在過去長達8年時間裡,【狄仁傑】系列也沒讓華藝兄弟失望過。

2010年上映的“通天帝國”成本約13億,最終票房286億。

2013年“神都龍王”上映耗資兩億,票房鎖定6億。

實際上按照3倍回本的原則,狄仁傑前兩部並不是很賣座,但是作為製作方的華藝,其實回本就等於賺了。

一賺影片的版權、網路轉播費,二賺電影口碑和股東信心,體現在股價上就是猛漲!

在2013年9月28日,【神都龍王】上映之後,華藝兄弟股價暴漲一倍,完成從10元到20元的巔峰質變,市值暴漲一倍。

於是,這一次在【手機2】出事後,公司的股價跌跌不休之際,華藝把【四大天王】當成了提升股價的救命稻草。

27號,【狄仁傑之四大天王】上映後,週五單日票房堪堪破億,而後週末兩天報收185億人民幣。

首週上映3天,總票房296億。

而後第二週,電影的單日票房大降,7天收穫217億人民幣,上映10天總票房破5億。

這個走勢跟【狄仁傑】系列的第二部【神都龍王】如出一轍,但【神都龍王】是2013年上映的,如今已經是18年。

而且按照系列電影成本逐漸增長的規律,以【四大天王】的演員和特效來說,成本至少在3億以上。

要想回本票房起碼要9億以上,如今10天才破5億,別說9億人民幣,能超過第二部的6億票房都不容易。

也因為票房不理想,華藝在【四大天王】上映之後一直不肯披露製作費用,害怕負面的訊息會讓本就缺乏信心的股票市場雪上加霜。

與此同時,上映滿一個月的【我不是藥神】,總票房破32億人民幣,並且拿到了延期秘鑰。

當然,以電影目前的單日票房來看,這一個月的延期形式大於實際,估計最後都拿不到一個億的票房。

但不管怎麼樣,【我不是藥神】的大賣是毋庸置疑的。

一部劇情片,居然拿到了超30億的票房成績,碾壓了無數所謂的商業大片,這個情況讓圈內的所有人都感到十分意外。

同時,很多人也敏銳的感覺到了國內電影市場的變化。

過去中國的觀眾喜歡看視覺效果刺激的商業大片,所以好萊塢各種特效大片才能在內地市場收割票房,賺得盤滿缽滿。

如今經過這麼多年的培養,內地觀眾的觀影習慣有所改變。

單純的視覺效果刺激已經不能讓大家滿意。

拿最典型的【變形金剛】舉例,第一部上映的時候,觀眾覺得好萊塢特效真牛逼,機器人大戰太酷了,各種打鬥爆炸場景爽翻天。

第二部,第三部的時候還能保持一定熱情。

等到第四乃至第五部,大家都麻木了,只覺得這電影除了特效,劇情就是一坨屎,根本看不下去。

國內觀眾的閾值提高了,對一些只有特效,故事情節經不起推敲的電影越發無感。

這也是最近幾年,好萊塢電影在國內拿不到高票房的原因。

而一些有邏輯,故事情節好,或者在某個點上能打動觀眾的電影越發的吃香。

最典型的就是顧衛跟倪尼拍的那部【前任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遊戲小說相關閱讀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