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4章 諸葛亮的擔憂
龍孫繞鳳池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74章 諸葛亮的擔憂,三國:從刷好感開始興漢,龍孫繞鳳池,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伯約以為,我軍奪得隴右之後,該當如何?”諸葛亮坐在“昆明王”普王刺土進貢的戰象上,居高臨下的問道。
對於諸葛亮的意外青睞,姜維表現得十分受寵若驚。
天水姜家雖也三代為官,可官都不大,遠稱不上什麼名門。
而且自從他爹當年為救老太守死了之後,官府雖有補償,少了主心骨的姜家仍不免開始變得困難。
這年頭做基層官員,如果不貪不斂,那點薪俸真是維持家族日常生活都不夠,存不下多少餘財。
劉禪也正是因此才推行薪俸改革,削減三公等高階官員的薪俸,補貼基層,縮小差距。
但曹魏可沒有這種政策,姜維自父親去世後日子過的並不富裕。
他雖然天資上佳,允文允武,自幼卻因家境屢遭白眼,這種窘況直到他也在天水當了個小官才逐漸好轉。
但雖然做了官,也只是換了個圈子,繼續遭白眼排擠罷了……
而自從加入劉漢以來,不僅太子不知為何對他信任器重,陛下溫言鼓勵,諸葛丞相似乎也對他相當重視,一路上不斷拉著他談話,頗有考校之意。
考校,那就是想用你的前提啊,這個道理姜維怎麼可能不懂。
“嗯……”姜維沉思片刻,“如今我軍士氣正盛,自陛下兵出漢中以來,定荊州、平三軍、安南中,可謂連戰連捷。如今隴右各郡望風而降,曹丕領軍在外,正當進取!
“可先取隴西郡,防備可能來襲的涼州邊軍。而後集中兵力,直入關中,與張三將軍、子龍將軍的兵馬相呼應,一戰而定秦川!”
說著說著,年輕熱血的姜維已經把所謂考校的事情忘腦袋後面去了,越說越興奮。
“若取秦地,不僅又添一大糧倉,自關中向隴右運糧更易,且秦地之學子、壯士亦可為我所用。屆時收復涼州、進取中原、恢復漢統……”
“咳咳!”諸葛亮咳嗽一聲,甚至坐下聰明的戰象也跟著揚鼻高鳴一聲。
姜維這才如夢初醒,停下了自己的揮斥方遒,漲紅著臉顯得有些不好意思。
諸葛亮倒是不以為意,反而覺得有些親切,太子劉禪拉著他談天說地之時經常是這般模樣。
或許也是因此,太子覺得投緣,才會如此看重此人吧。
“伯約可知,關中與中原曹魏尚存兵馬幾何?我大軍即便攻入關中,曹軍若堅守陳倉、郿縣、長安等城池,再以精銳騎兵襲擾……
“關中平原之地,我軍又當如何應對?”
“這……”姜維只是像每個熱血年輕人一樣,暢想美好的藍圖,哪裡想過這些細節。
“若關中戰事曠日持久,我軍糧草需自益州調撥,路途遙遠、所耗甚大,府庫存糧,又可供大軍幾日之用?”
姜維:“……”
“此時業已入夏,待到秋季正是農忙時節,若是大軍在外,百姓勞力不足,影響秋收大計,又當如何應對?”
“丞相!”被連續暴擊的姜維忍不住出聲打斷,抱拳道,“丞相,是末將思慮不周。”
諸葛亮此時笑道:“年少時銳意進取,此乃天性使然。只是行事前還當細細斟酌,以補不足。”
“是,末將受教了。”
“比如你此前領兵出城,追殺郭淮,雖說為我軍立下大功……”諸葛亮表情漸漸嚴肅起來,“可那郭淮的眼線若未被我軍拔除,洞悉你只是孤軍,反身廝殺……豈不危矣?”
經過了一連串打擊的姜維,此時已開始正視自己了。
再聽諸葛亮這麼說,也覺得自己確實莽撞了些,能勝不得不說也是有很大運氣成分。
“姜維險些丟失冀縣要地,甘願受罰。”
諸葛亮擺手道:“無論過程如何,功就是功,過就是過,有功當賞,豈有責罰有功之將的道理?冀縣丟了,我大軍取回便是,只憑郭淮拿得下也守不住。
“只是伯約天資聰穎、允文允武,若能虛心鍛鍊,前途必不可限量。倘若就此枉送了性命,豈不可惜?”
姜維看著諸葛亮溫和又帶著關切的眼神,徹底淪陷了。
在三位“大漢魅魔”的輪番出手下,他頓時覺得此生最正確的選擇,便是歸降太子,投入大漢的麾下。
“末將姜維,何德何能,得陛下、太子、丞相如此厚愛……”姜維眼眶含淚,在馬上抱拳俯首,“為匡扶漢室,以報陛下、太子,嘗丞相之夙願,維,何惜此身!”
諸葛亮含笑點頭:“好,好,伯約若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