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恩報恩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601部分,朱門風流,知恩報恩,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家人,只是他們本家那幾個都已經是不可救藥了,我吩咐人留心那些小的,但凡可以造就的。到時候便設法幫幫忙,至於那幾個肯自己努力的,我也都幫了。至於開封的張家本家,只要我在一日,便會讓人照拂一日,只誰也說不準將來,我也一樣……”
“其實,還有一件事,我恐怕得瞞您一輩子了……不過,我一直很感謝老天爺賜給了我這麼一個家小讓我能有一個比很多人都高的起點,這才能有我這精彩的一輩子。我這一生,是從開封起步的,將來我會一直多多回來看看……”
呢喃著這些,張越漸漸低下了頭,合十又唸誦了一會兒,隨即方才站起身來,頭也不回地離開了這間屋子。冬日白天的最後一點陽光堅韌地透過厚厚的高麗紙,灑在那具黑漆漆的螺鈿大床上,彷彿給這已經失去主人的臥具添上了一層淡淡的金漆。
出了屋子,張越便看到了迎上前來的杜綰琥珀秋痕,還有她們帶著的一大堆孩子,便笑著走下臺階去,拍了拍孩子們的腦袋,又衝她們點了點頭:“後日我們便回京。”
離著張家老宅不遠處的地方小一輛馬車緩緩放下了車簾。車廂中的人舒舒服服往後靠了靠,輕聲說道:“從今往後,他是真的用不上我了。”
車中的女子微微一愣,隨即便笑了一聲:“如此不好麼,你想著過輕省的日子,也不是一天兩天了。張家老大人比你還年輕些,卻帶著夫人遊山玩水,你如今也能像他這般逍遙了。”
那人卻靠著軟軟的靠墊,沒有出聲,眼神中盡是寬和。
千多里外的通州白沙莊,一群婦人正輪流往一個銅盆中丟下各式各樣的添盆禮,多的是一兩個銀織子,少的則是兩三枚銅錢,那叮叮噹噹的聲音傳入那正被一個婆子抱在手中的嬰兒耳中,自是又引來了一陣哭聲。直到孩子洗三大禮結束,被請來觀禮的朱寧方才親自抱起了孩子,又在一個丫頭的帶領下來到了旁邊那間產婦坐褥的屋子,將孩子抱給了母親。
兩個已經都梳起了婦人高髻的女人對視了一眼,不由得會心一笑。不論從前如何,至少從今往後,她們都是孩子的母親了。
宣德八年,天下大熟,天子親巡開平,擊退瓦刺來犯大軍,朝局穩定,而皇太子則是正式啟蒙讀書。在祥和安寧的氣氛中,京城和順德府兩位皇弟的先後薨逝,自然而然便被大多數人忽略了過去。民間那些茶館酒肆之所,人們感慨碰上好年頭的同時,口中卻是多了一個名詞——仁宣盛世。
平生有幸,逢盛世。
尾聲盛世朱門
南京城的西皇城根有一條不顯眼的小街,然而,但凡本地人,幾乎就沒有不知道這兒的。
雖說自宣德初年開始南京屢屢地震,但自從那位貴人來到南京定居之後,這地震竟是奇蹟一般地無影無蹤。這條小街上那戶大宅門的主人曾經被人稱作定海神針,只如今地震都沒了,少不得又多了一個震地太歲的綽號。但不管如此,這一條普普通通的太平街已經成了整個南京城最傳奇的地方。
誰都知道,如今大明天字第一號世家便是張家。英國公張輔如今已經九十有二,卻依舊精神矍鑠,如今早已不再管事,取而代之的是嫡子張忠出任右府左都督,他只在家裡坐享天倫之樂。張輔的兩個嫡親弟弟都是名聲不顯,而本家兄弟子侄中卻有好些大名鼎鼎的。從弟張信官至四川都指揮僉事,二子一襲世職,一至國子監司業,可謂是清貴和軍職都佔全了;從弟張攸封陽武伯,如今爵位是次子張起承襲,長子張超積功累進都指揮使。只是,除了英國公之外最顯赫的另外一支便是這太平侯。
佔據了整座小街的就是太平侯府。掛著太平侯三個字的金漆牌匾乃是宣德皇帝朱瞻基親筆所題,底下赫然蓋著御寶。因此,這三間五架的正門自然是長年封鎖,就連王公貴戚前來,也往往都是側門出入。此間主人張越永樂年間科舉入仕,七年而任封疆大吏,越三年而入六部,在宣德帝駕崩之時封太平伯,致仕時還只是五十出頭,卻又進了太平侯。相較於曾經獲得的種種高官顯爵,主人翁對於太平侯這個爵位極其喜愛,更是自封了一個太平居士的雅號,如令人都稱一聲張太平。
時至今日,坊間民眾對於張越的傳奇仍然是津津樂道。張越歷經永樂、洪熙、宣德、正統四朝,建立功勳無數,能文能武,而最要緊的是,他是南京最大的私辦學院一一金陵書院的大力支持者。不單單是他,其師杜楨當日告老致仕之後,也差點被金陵書院誠邀出任山長。他雖婉言謝絕,可卻常常前往講課以及主持學生激辯,但凡是來過書院遊學參觀的,幾乎都見識過這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