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恩報恩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59部分,朱門風流,知恩報恩,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晌午時分,張越方才回到家裡。他出門的時候帶了四個隨從,回來的時候隨從變成了三個,但身後卻跟了一輛大車。西角門的兩個門房早就得了訊息,這時候連忙上來幫著搬東西。十匹遍地金緞子都搬下了車。跟車的兩個小太監自是準備迴轉,這時候,管家高泉親自帶著人出來,一人打發了一個上等的賞封,兩個小太監頓時喜上眉梢,遂千恩萬謝地去了。
“高管家實在是太仔細了。”
聽到這一聲,高泉連忙轉過身去,見張越笑吟吟地看著自己。他連忙垂手陪笑道:“畢竟是宮裡頭的人,總不能讓人空手回去。老太太吩咐了,這遍地金緞子暫時不要收到公中的庫房,先送到她那邊的屋子裡收著,少爺這回成婚裁衣裳正好用得上,我已經打發人送進去了。說起來三少爺這回還真是得了大體面,滿北京城可是頭一份呢!”
問題是受的驚嚇那也是頭一份!
張越心底苦笑了一聲,正打算往內院去的時候,一個管事忙出口提醒道:“三少爺,老太太剛剛吩咐了,說是您回來之後先請去北院一趟,大約是預備留飯。”
聽到這口信,低頭瞅瞅自己那身被汗浸透的衣裳,張越只得打消了回房先換衣裳的打算,進了西角門就順著甬道往二門行去。他前腳剛走,後腳這幾個剛剛出來忙活的管事就彼此議論了起來。有的說三少爺這回因禍得福,有的說皇帝畢竟還是看重英國公愛屋及烏,還有人說皇帝終究是體恤張家數代忠良,最後還是旁邊的高泉非沒好氣地插了一句話。
“張家人多了,英國公更有嫡親的弟弟和侄兒,若不是三少爺事情辦得好,奏對時又合皇上心意,怎麼也不至於越過那麼多公侯伯文武大臣!別羅嗦了,這回三少爺的婚事大約算是定了,回頭有無數事情要忙,還不趕緊各自幹各自的活?”
一踏入北院,張越就聽到小丫頭的通傳聲,連忙緊趕幾步上臺階進了屋子。他前頭就已經是通身大汗,外頭還算有風,但這屋子裡卻更感悶熱,那身溼透的衣服完全貼在了身上,油膩膩的異常難受。只是今天這事情異常要緊,他只能打起精神一件件對顧氏仔細分說。
“成了就好!”聽完張越的話,顧氏長長舒了一口氣,見他額頭上全都是細密的汗珠,那紗衫隱隱約約也能看出水痕,不禁笑著把手中帕子遞了過去,“就是比你年紀大一倍的人見了皇上也常常兩股打戰,難為你應對周全,不但辦成了事情,還得了賞賜回來。我原是要留著你用午飯的,看你這一身汗,先回去沐浴換衣裳,我打發人把午飯裝盒送過去。”
張越也覺得這樣陪坐著反而不恭,連忙笑著應了,遂起身預備告退。才到門口時,他卻聽到身後傳來顧氏的聲音,連忙又轉過身去。
“差點忘了,先前我已經讓人捎信去南京,你爹官職在身沒法回來,你娘卻肯定會回來幫忙操辦。若是成親,西院那邊就太小了。我這院子西頭有一個小跨院,離著西院也才幾步路,讓人修整佈置一下,就作為你的新房。剛剛我已經吩咐過了靈犀她們三個,讓她們再挑幾個穩妥的小丫頭和粗使婆子使喚,你若是有什麼看中的人吩咐她們就好。”
第七卷 悲喜事 第042章 準翁婿的再見
儘管永樂朝的錦衣衛不曾辦過諸如洪武朝胡惟庸案和藍玉案這樣驚天動地的大案子,但由於出了一個橫行不法飛揚跋扈的紀綱,因此在朝廷民間的名氣很是不小。與此相比,雖說刑部和大理寺才是真正管刑名的地方,可大臣有罪動輒下錦衣衛獄已經是人們習以為常的慣例。下獄的人從文武官到內侍太監無所不包,能囫圇出來的卻少之又少。
杜楨並沒有想到自己居然能這麼快出來,站在大太陽底下的時候還忍不住眯著眼睛看了看天上的太陽。雖說詔獄並非暗無天日的地牢,但光線自然算不得好,即便看守他的獄卒一向有求必應,甚至無求也應,這蠟燭油燈更是盡著他使用,但他能活動的畢竟只有那方寸之地。想想自己隔壁那位讀書不輟已經坐了五年大牢的楊溥,他不禁覺得有些虛幻。
“先生!”
聽到這一聲,杜楨卻沒有去瞧那聲音的來處,而是朝自己的腳下望了一眼。發現赫然是站在人家錦衣衛衙門的大門口,他頓時微微一笑,隨即就施施然下了臺階。直到這時候,他方才抬眼瞧了瞧剛剛出聲叫喚的人,又瞅了瞅等在那裡的馬車。
他這輩子就只收了一個學生,又不曾擔任過學官,會這麼叫他的人,全天下只有一個。
身在獄中,縱使那些錦衣衛校尉很有些優待,但有一件事卻是沒法優待的。那就是不通迅息,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