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恩報恩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74部分,朱門風流,知恩報恩,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合適不過了,別看咱家這回是欽差,此地功臣貴人太多,吃了眼前虧卻沒意思。他除了皇上還有皇太孫撐腰,那靠山硬得不能再硬。他只要敬著咱家,咱家也不會給他虧吃,回頭不和他爭功就是。”
大明的正項稅賦為夏稅和秋糧,一年兩徵,都是收的實物。靖難之後十餘年休養生息,再加上之前洪武朝打下的底子,因此各地的糧倉都塞得滿滿當當極其殷實,但凡遇到大災,布政司便可直接下令州府賑濟,旋即再上報朝廷,因此糧倉之事素來為重中之重。這回有監察御史上奏,朝廷更是派來了欽差,在人看來自然更是非同小可。
靠近金川門的太平倉乃是京師最大的一座糧倉,每逢夏稅秋糧的完稅之季,往糧倉送糧的大車往往會一直綿延到城外的外金川門碼頭。負責太平倉的大使官階從九品,儘管在權貴滿地走的京師不算什麼,但在這一畝三分地上卻分外強橫。
然而,這會兒儘管寒風料峭,這位大使跟著張越鞍前馬後的伺候,卻是出了滿腦門子的油汗。當最後一座庫房的大門徐徐關上,眾人回到賬房前頭的時候,他那蒼白的臉上方才有了血色,說話的聲音也有了些底氣:“大人,卑職守太平倉也已經有十幾年了,一直盡忠職守從不敢懈怠。這盜賣官糧的罪名決計是有人誣陷,請您務必明察秋毫!”
一直悶聲不響的副使也連忙點頭哈腰地附和道:“大人剛剛也看見了,所有糧倉都是滿滿當當,和賬冊上的數目完全一樣,決計沒有絲毫出入。”
張越並沒有奢望在幾個庫房中走馬觀花察看一圈能發現什麼蛛絲馬跡,因此聽到這話自然絲毫不為所動。隨手拍了拍手上的浮灰,見太平倉大使和副使臉上都掛著討好的笑容,他便淡淡地說:“你們看守這糧倉十幾年,沒有功勞也有苦勞,朝廷自然不會冤枉了好人。來人,封存歷年賬冊帶回去細細審查!”
“大人,這不合規矩!”那大使彷彿是被踩了尾巴的貓似的跳了起來,油膩膩的額頭在陽光下閃閃發亮,“而且歷年賬冊少說也有幾箱子,沒有一個月怎麼也看不完。”
“本官乃是奉皇上欽命,封存賬冊天經地義。至於看賬本的時間,本官自然有盤賬的好手,別說一個月,就是兩個月也得仔細盤查一遍。來人,封賬!”
眼看張越手底下那些如狼似虎的兵卒二話不說就衝進賬房封賬,大使和副使誰也不敢多言,面色都不太好看。一群雜役就更不用說了,個個貼牆根垂手而立,連一口大氣都不敢出。直到張越帶著大批人押著一車賬冊呼嘯而去,連人影都看不見了,大使和副大使方才彼此對視了一眼,各自都看到了對方眼睛裡頭那絲慶幸。剛剛那幫老老實實的雜役也各自竊竊私語了起來,臉上盡是不以為然的表情。
“都說了是個雛兒,兩位頭兒這賬本做得天衣無縫,他怎麼可能查出來?”
“只要撐上個把月,到時候把這位瘟神送走了就完了。”
眼看頂頭上司目光掃了過來,身材粗壯的雜役頭目立刻喝令幾個雜役將剛剛搬下來的那些東西重新整理好。在一群忙碌的身影中,一個古銅色臉龐的漢子隨手將一個箱子往肩上一扛,掃了一眼那邊露出得意洋洋表情的太平倉大使和副使,他不由在心裡冷笑連連。
兩個不知死活的傢伙,想來也沒聽說過張越的屠夫之名!
第八卷 天子劍 第020章 明修棧道,暗渡陳倉
儘管不久之後就很可能不再是京師,但在北京沒有徹底營建完成之前,南京依舊是如今天下最繁華的城市。因此,相比金碧輝煌的皇宮和那些依舊豪奢的公侯伯府,張越和陸豐徵用的這座用作行轅的豪宅大院著實算不上什麼。只有門前的崗哨以及各個院子裡來回巡邏的衛士,方才能夠體現出一些天子欽差的威嚴。
如今已經是十月末,儘管南京尚未下雪,但傍晚之後也極其寒冷。千戶周百齡裹著厚厚的油氈大氅沿高牆下頭巡視,走在半路卻迎面遇上了房陵。瞧見這位新晉百戶凍得臉上通紅,卻仍是一絲不苟地上來行禮,他連忙雙手扶了,又嘿嘿笑了一聲。
“這麼晚了,房老弟其實不用這麼費心。這兒是京師,又不是什麼荒郊野外,不用太過操心安全問題。否則,我也不會答應只留下五十人守備,其他的都放在附近的民居駐紮。不過你倒是有些法子,初來乍到就做了榜樣,那些老兵油子如今也漸漸服了你。”
雖說爵位只有祖父那一代,房陵這個庶子的一切功名前程都得靠自己,但他畢竟沒吃過太大的苦頭。這一路上除了某些特殊情形,他都是和其他百戶一例吃住,可仍然和這些上過戰場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