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恩報恩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537部分,朱門風流,知恩報恩,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一女,儘管嘉興公主是唯一的女兒,但因為性子懦弱靦腆,所以在眾公主中間反而並不因為嫡長女而出挑。再加上張太后從前要維護朱高熾的太子之位,等成了皇后太后。又要一頭顧著國事,所以待嘉興公主自是嚴厲居多。
不但如此,嘉興公主和駙馬的年祿和其他公主並無差別,都是從南京倉支取米麥兩千石——而朱寧儘管一再堅辭,卻因為張太后說是太宗皇帝早有吩咐,因此雖不得封公主,年祿卻也有兩千石,此外每年所得紵絲、紗、羅、絹、冬夏布、綿等更是全都倍於公主。
而且,她雖年輕,可與張太后卻是平輩,如此處置。宮中自是人人盛讚太后和皇帝處事公允,而親王公主誰也不敢有什麼異議,嘉興公主平日亦是執禮甚恭。因此,聽說嘉興公主來了,她微微沉吟,正躊躇著先不進去攪擾那對母女,那邊卻已經有一個女官出來了。
“郡主來了?太后剛剛還提過,我正想差人出去問問,您快進去吧。”
既有此話,朱寧便不再猶豫,跟著那女官入內。過了穿堂,早有宮人挑起松花色門簾候著,她低頭跨過門檻,就看到那邊嘉興公主已經是站起身來。細細一打量,朱寧不知道是自己的錯覺還是真是如此,只見嘉興公主比前一次相見的時候又消瘦了些許,面上雖然敷著厚厚的脂粉,卻仍是透出一種病態的蒼白來。
見過張太后,聽嘉興公主怯生生地叫了一聲寧姑姑,朱寧便拉著她的手細細看了一會,隨即關切地說:“這已經是過了冬至,你也該好好進補。要是不想吃藥,我那裡還有好幾個藥膳方子,更有幾道別人教的食譜,你回去也好讓下頭人依樣畫葫蘆做一做。”
“阿寧說得極是,你是該好好調理調理。”
張太后也點了點頭,見嘉興公主忙不迭地站起身拜謝,她頓時不易察覺地皺了皺眉。畢竟是自己的女兒,她也曾召見宮中隨嫁去的媽媽,問及夫婦事可和諧,那幾個媽媽總是答說公主溫謙,夫婦相敬如賓,她也曾以為金枝玉葉的公主性格和軟些,夫妻之間自然能處得好。如今看來,女兒何止是和軟,簡直是軟弱可欺。
剛剛母女獨處,嘉興公主便是問一句答一句鮮少有話。這會兒朱寧一來,她就更加沉默了。又捱了一刻鐘,她便起身告退,朱寧見她咬著嘴唇,彷彿另有話要說,便藉口送一送,挽了她的手將其送將出去。到了外間時,見嘉興公主一味沉默,她只得低聲叫了一聲她的小名:“長樂,可是有什麼事不順心麼?”
嘉興公主一下子僵在了那兒,微微一看左右,她這才用比蚊子叫還低的聲音說道:“寧姑姑不用擔心,我沒事。”
“若是有事,不要藏著掖著,你不說出來,別人又怎麼知道?”朱寧見嘉興公主只是不吭聲,也有些無可奈何,於是只得輕輕捏了捏她的手,“得閒了到我那兒坐坐,雖是公主,但總不能成日裡枯坐在家吧?權當出來散散心。”
“是,多謝寧姑姑。”
面對這麼一個木頭似的金枝玉葉,朱寧雖有心關切,也只能目送人出去。等到迴轉東暖閣,她就看到張太后已經是斜倚在那具梨花榻上,正有宮女跪在一旁輕輕捶腿,便從旁邊走了過去。張太后抬眼見她來了,就徑直問道:“她可對你說了?”
見朱寧搖了搖頭,張太后不禁嘆了一口氣:“瞻基英果,瞻墉謙遜,瞻墡賢良,唯有長樂偏是這樣唯唯諾諾的性子。雖說公主驕縱乃是漢唐惡習,可她也太……井源雖說是宦門之後,但據說不好讀書,偏好博戲,想必她也是有苦說不出,回頭我讓瞻基給駙馬派一個學錄好好監管就是。”
張太后恨鐵不成鋼,朱寧聽得暗自嗟嘆,但緊跟著就不禁心中嗟嘆,微一沉吟便開口說道:“說起讀書,太后可聽說了那個小書院?”
“就是原本的張家族學?換湯不換藥,他倒是會換名頭。”張太后已是聽司禮監太監範弘提過,此時坐直了些,又向朱寧問道,“範弘也不曾親自去過,不過是聽底下孩子們說的,你和杜氏交好,想必應該去瞧了?”
“今天過來的時候,我特意去那邊瞧了瞧,內裡自然是不好進去的,但在外頭聽到朗朗書聲,倒是覺得欣慰。”朱寧從旁邊拿起一條毯子蓋在張太后的膝上,這才娓娓說道,“這孩子都當從幼年教起,儒學經義亦然。公侯勳貴之家富貴已極,教習弓馬倒是還早,但延請塾師卻往往都在十來歲以後,於是常常免不了出些紈絝。如今這小書院只收十五歲以下的孩子,正當讓他們好好養養性子,日後入國子監讀書,也不會鬧出笑話來。再者,和那些貧寒少年多多接觸,只怕還能學到些好的習氣。育才當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