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恩報恩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76部分,朱門風流,知恩報恩,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世上本無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如今大寧開平興和連成一線,日後無論皇上巡邊還是調兵開拔,這條路都會有更多的人走,自然會像那些溝通南北東西的官道一樣平坦。”

楊榮當年直文淵閣時才不過二十八歲,這二十餘年來朝夕侍帝側,也不知道看過多少一閃即逝的年輕俊傑,張越並不算是最出眾的。如今五年過去,張越卻依舊站得穩穩當當,他自是漸漸改了早先的念頭。此時聽了這話,他心中頗為讚許,當即也接上了話頭。

“一旦大寧重建,則從京師到遼東和奴兒干都司一帶有了一個寬闊的地帶,進可攻退可守,不但可防韃靼和朵顏三衛勾結,更可防遼東女直,無論是軍報還是物事往來都便利得多。此地多沃土,若是勤於屯戍,則東面可保安寧。”

說這話的時候,他彷彿完全忘記了自己當初對重建大寧頗有猶豫,見朱棣頷首點頭,又泰然自若地提起了接下來這一路上的諸多安排。朱棣仔仔細細聽了,不時插上一句話,幾乎沒怎麼改動,旋即揚手吩咐楊榮下去和金幼孜一同料理京師送來的某些奏摺,只留下了張越。此時浩浩蕩蕩的隊伍仍在行進,他又下令捲起了左面的窗簾,吩咐張越騎馬在車旁隨侍。

“朕這一次原本是打算帶著瞻基一塊來的,後來想想,還是讓他留在了京城輔佐太子。之前你在東宮呆的時間也不算短了,你覺著朕的皇太孫如何?”

不防朱棣又問起這個,張越自是覺得皇帝的記性已經很不好,當即答道:“皇太孫聰慧英武,又有皇上教導,東宮師傅們輔佐,堪稱文武兼備。”

朱棣輕哼了一聲,隨即漫不經心地說,“但朕派去教導瞻基的幾個老臣卻常常在朕面前說,他固然是天資極好,但有時候卻不肯把全副精神用在讀書治國的正事上,偏喜歡嬉玩,武事稍加錘鍊即可,若是過了便是主次不分。”

張越早聽朱瞻基抱怨過那幾個老學究老夫子常常背後告狀,此時也不禁大皺眉頭。這些人的用意固然是好的,但也不想想一個人哪怕再有天資再有毅力,時時刻刻被這種填鴨式教學逼得喘不過氣來,偶爾偷一回懶還會要聽數不盡的勸諫和責備,也實在是一等一的可憐。

“皇上明鑑,臣以為,文武兼備方才是國之正道,貴此輕彼都不足取。皇太孫乃是皇上親自教導長大的大丈夫,不是長於深宮婦人之手的金枝玉葉,讀書之外勤習武藝,更可為天下表率。古往今來,每一朝開國都是馬背上取天下,亡國時卻大多是武備鬆弛戰力低下,文尚榮而武已衰,於是為人所趁悔之晚矣。再者,凡事都是一張一弛,一味催逼實在無謂。”

“朕就知道你會幫著他說話!”朱棣沒好氣地搖了搖頭,隨即淡淡地說,“不過你說的有理,朕的兒孫不能只是一味在深宮中轉悠,上能治國下能平亂,這樣才能節制天下。只不過,這話要是讓勉仁幼孜,甚至是你的老岳父聽見了,說不定都會訓斥你一頓。治國之道,古往今來便是文官……想當年,倘若朕只是一味讀書的書呆子,也不會聽老道衍的話,更不會在最關鍵的時刻上了大寧,把北平丟給了世子鎮守……”

聽到朱棣的話語漸漸變得斷斷續續支離破碎,張越不禁往馬車中斜睨了一眼,見這位天子神情怔忡,彷彿陷入了回憶中,他思忖片刻就策馬落後了幾步。然而,那隱隱約約隨風飄來的話語聲仍舊是不停地往耳朵裡鑽。

“……那時他麾下有朵顏三衛,卻仍是打著坐山觀虎鬥的主意,以為別人都是傻瓜……”

“……當初那麼一丁點大就鎮守宣府……他要是聰明,就不該回南京的;他要是聰明,就不該在獻門之後還玩弄那麼多名堂,難道他以為朕是朱允文……”

“……手裡頭有那麼多王府護衛,結果沒得到任何訊息就被人拿下轉押雲南,要不是朕,他就得在那裡呆一輩子!”

“……一飲一啄,自有天定?哼,機不可失時不再來,所以才能有今天……”

張越已經離開了那馬車十幾步遠。都說人越老越是容易懷舊,從朱棣身上來看,這還真是一點不假。想到皇帝這一路上的精神相當不錯,而且那模樣也不像什麼迴光返照,他心中的大石頭擱下了,自然也就不想打擾天子的回憶。默默回到了自己的位置,他便合計起了抵達大寧的時間。

不管怎麼說,大寧都有張輔在,他那個沉重的負擔也該卸下了。

這天晚上,大軍在遵化城外紮營,而御駕則是由御馬監親軍護送到了城中歇息。此地距離喜峰口只有百多里,北有松亭關、馬蘭峪關、喜峰口關,出喜峰口過寬河會州則是大寧。雖說朵顏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遊戲小說相關閱讀More+

無限花錢系統

兩斤滴龍蝦

在綜漫世界收集庫洛牌

嫋嫋紫鹽

樂傾希gl

別克陸上公務艙

迷失時空

緋之舞

一嫁再嫁,罪妃傾天下

貓的回憶之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