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是不進球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7部分,天行者,老是不進球,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重地盯了幾眼,看他不像是在說謊。可他不明白,界嶺這地方,要摩托車幹什麼。
果然,只有老會計像和尚守廟一樣守著村委會,無所事事。老會計還記得那次到學校喝酒,想佔王小蘭的便宜的事,見到張英才,有些不好意思。張英才將檔案給他看。
老會計做事很認真,他將檔案的主要精神抄在本子上,還註明是國發第三十二號檔案。老會計每抄一個字,就要驚歎好幾聲。抄完之後,忍不住徹底感嘆道,當初老村長讓他去學校教書,他卻聽餘實的話,選擇了當會計。老會計問,如果他現在去學校教書,能不能趕上這次轉正。張英才說,別處是否有人搞歪門邪道他不清楚,他負責的地方,誰都別想做傷天害理的事。老會計笑笑,歪著嘴說,張英才到底涉世不深。就算是葉碧秋的母親,如果有個當縣長的舅舅,也能開後門轉成公家人。說歸說,老會計還是很高興,餘校長他們全都轉為公辦教師,對村委會來說,是最好的一種減負。
離開村委會時,張英才選擇了另外一條小路。
小路先經過葉碧秋家。葉碧秋的母親仍舊拿著一年級語文課本,像小學生那樣面對天空背誦課文。葉碧秋的父親正在整修家門前的臺階。張英才做了一個手勢,不讓他打招呼,然後走到葉碧秋的母親面前,大聲問:“你今天背了哪篇課文?”
“第十七課,張老師要檢查嗎?”
葉碧秋的父親聽了,指著張英才追問她十七課是什麼。
葉碧秋的母親說:“張老師是來考我的!第十七課:這個辦法真好。毛主席七歲的時候,有一回,和小夥伴們到山上去放牛。怎樣又能放好牛,又能多砍些柴,還能撿些野果子呢?他和大家想出了一個好辦法。他們分成三個組,一組放牛,一組砍柴,一組撿野果子。天快黑了,放牛組把牛喂得飽飽的,砍柴組砍到許多柴,撿果子組撿了滿筐的野果。他們把柴和果子分成幾份,每人一份。大家高興地說:這個辦法真好。毛主席把自己的一份讓給了最窮的夥伴。”
葉碧秋的父親大叫奇怪,張英才在界嶺小學時,葉碧秋的母親沒見過他幾次,離開三年多,這女苕居然一點不差地記得牢牢的。
張英才沒有進屋去,就在稻場上站著。葉碧秋的父親說,葉碧秋每次寫信回來,都要問張老師是不是回到界嶺小學了。她小姨給她回信,說像張老師這樣的男人,應該去外面尋找更廣闊的世界,界嶺又不是什麼戰略要地,不需要重要人物來守護。葉碧秋總與小姨辯論,她說,不管張老師走多遠,最終還是要回界嶺小學的。她還與小姨打賭。張英才很好奇,他想看看葉碧秋信裡還寫了些什麼。葉碧秋的父親說,葉碧秋的信都是寫給小姨的,她小姨只將與父母有關的部分念給他們聽,一個字也不肯多念。
這樣說著話,張英才忽然發現自己心裡有種留戀,連忙站起來,很決絕地走開了。小路更小了,深秋,各種成熟的顏色,或濃墨重彩,或輕描淡寫,塗滿了所有植物與山岩。這樣的路更加讓人牽掛。小路變得最小時,老村長的墓地出現了。雖然是獨自走來,張英才已經沒有當初的害怕了。他在那塊擦得乾乾淨淨的墓碑前面站了好久,才繼續往前走。
時間不長,就到了王小蘭家。稻場上沒有人,只有一群雞在覓食。一隻大狗從竹林裡鑽出來,正要吠叫,忽然將兩隻前爪一伸伏在地上,身後的尾巴在地面上來來回回地擺個不停。很顯然,它還記得張英才,也還能從張英才身上嗅出粉筆氣味來。張英才正在想這是誰家的狗,屋裡有人喊王小蘭,說外面有人,讓她出去看看。出現在家門口的王小蘭,與在學校裡的王小蘭判若兩人。雖然昨晚已經見過張英才,王小蘭還是有些驚喜。
王小蘭大聲說:“張老師一去好幾年,外面世界那樣精彩,怎麼捨得回來看看自己的發祥地?”
張英才也大聲說:“當初上山時,舅舅就提醒,要我當心別中了界嶺小學的毒,想不到還是沒逃過,沒辦法,只得回來找解藥。”
王小蘭說:“只怕是中了哪個女孩的毒!”
話音剛落。王小蘭的丈夫就在屋裡破口大罵,說別的女人還懂得要賣笑就去外地,王小蘭太不要臉了。丟醜丟在家門口。王小蘭也是聽慣了,扭頭回應丈夫:從今往後,就算外面殺人放火了,他也別想叫她出來看一眼。緊接著她用極低的聲音,讓張英才捎話給孫四海,下午她會照常去學校接李子。
張英才將王小蘭的話轉述給孫四海後,學校裡馬上響起讓人心動的笛聲。張英才又一次想起當年萬站長冒著大雪帶他下山時說過的那句話。自己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