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龍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49部分,興唐,恐龍王,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太多,心中未必服氣。論欽陵會放過這個機會不利用?最可怕的兩條,第一條太子還將劉審禮放在大拔鬥谷,這一南一北多邁?最遠的百穀城不算,洪濟橋到積石軍一百四五十里路,積石軍到廓州一百八十里路,廓州到郟城二百八十里路,從都城到大拔鬥谷,又有近三百里路。
而且這條道十分難走,有的越過高山,有的渡過急河。用最快的馬也得三天才能將訊息送達。
如果李威讓黑齒常之,或者李謹行,那一個駐守大撥鬥谷,都不會出事,可偏偏用了劉審禮與王孝傑。或者用守在北謹道直接向西通達龍夷城的佞戎峽口令狐智衝,或者用守在河源軍的委師德。因為官位稍小,還能安份守己的聽從指揮,不貪這個功,安心守營。
況且還有一個太監呢,這個太監偏偏跑到大拔鬥軍營裡面。
“天大的漏調啊!”
“裴侍郎,你說什麼天大的漏洞?”幾位官員奇怪地問他。
當然,不能說,皆是大佬,還沒有做下,隨便說出有誹謗之嫌,立即回府,寫信,寫完了讓兒子抄,讓妻乎抄,讓小妾抄,自己也在抄,抄了十幾份,將其中利害關係,說了出來,立即派人晝夜不停,送往青海,包括劉審禮,他們皆一人一份。自己別上當了,弄不好,論欽陵就要從你們身上打主意了。
第三百六十三章 射日墜(五)
可終是遲了。
事後論欽陵得知,暗叫僥倖。過了一段時間,又產生了新的想法,甚至巴不得他這封信提前送達。
雖是一味防守,對情報工作還是很重視的,各個駐破曉神靈手打軍之間,專門派人相互聯絡,通達訊息。第一件大事,就是吐蕃人從承風嶺撤軍,也不算完全撤軍,撤走了一大半,原來那兩個軍營還在,只是各自留下了兩千吐蕃軍隊。
人數比原來增加了一倍,而且藉助雄山,修建了堅固的營壘,裡面還留下了足夠的糧草與武器。原來攻打十分困難,這一回想攻打更加困難。得到這條訊息,李謹行與黑齒常之不約而同地派出斥候打探。是事實,而且方圓數十里地以內,除了這兩支軍營外,皆沒有第二支吐蕃駐軍。嗯不明白了,可這不管,機會來了,是論欽陵有意安排好,還是大意好,立即分出軍隊,來到承風嶺,於大道上立修一座大營,與吐蕃對這要衝“共享”。總體唐朝軍隊還是處於有利地位的,人多,佔據了主道。
甚至二人還親自來到承風嶺前觀看了一番,做了一個約定,暫且不用管它,回去後想一個辦法,徹底將山頂上兩座軍營也撥掉。
接著斥候又看到一件事,大量吐蕃士兵從魚尾軍出來,奪向南方,順著尉遲川一直前往九曲。
劉審禮將這兩條情報翻來覆去的看,這讓他嗅到一份濃濃立功的大好時機,將王孝傑喊來,說道:“你是,是不是論欽陵一開始佯攻我們大拔斗大營,實際上是想我們唐軍將重心放在北方,暗中卻是主攻九曲。看到無果後,索性放充北方戰局不顧,專心攻打九曲三城?”
“恐怕未必,難道論欽陵出動了那麼多大軍,僅僅是為了重新奪回三城?”
“孝傑,那你就錯了,僅是九曲三城,是不值得,可再加上太子呢?”
“劉尚書,不錯,很有這個可能,我們趕緊寫信稟報太子。”
“這個暫且不急,我想到了一個戰機。”
“是何?”
“你看到沒有,吐蕃洪濟橋與宛肅城的河西,只是側應破曉神靈手打的部隊,主力部隊卻透過驂恥橋,到曲水軍,從曲水軍兵分兩路攻打百穀城與洪濟城。你來看一下,從河西將訊息反饋到河東,再從河東將大軍組織起來,一直繞回河西,這是多長的距離。”
王孝傑點了一下頭,訊息送達很快的,可大軍倉促之下,從組織起來到撥營、再到準備好插重武器,再到起程,會有一段致命的時間,況且還有來去二百多里路要趕。疑感地問道:“尚書的意思?”
“所以我倒有一個想法,乘海東兵力空虛的機會,兵不留行,突然殺到河西,然後請李相公發出大軍隨後趕到,再寫信給太子殿下,請求他到時候透過河橋,兩相夾擊,河西數萬吐蕃大軍必破也。”
看起來是一個很完美的計刮,河西具體兵力斥候無法打探清楚,大約的還打探出來,六到八萬人,可這數萬人並不是在一起的,分戍了幾處,散落在漫長黃河邊一百多里的地帶。
王孝傑聽了很是心動,說道:“尚書,可以立即寫信通知太子殿下。”
“錯,這一次喊你前來商議,我不想通知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