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龍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06部分,興唐,恐龍王,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部葉護。自己也下了制書,於夷播海畔選了一塊領地,設了車鼻施州,讓阿史那可賀為刺史。
突騎施部族民敢怒不敢言,族中幾乎所有貴族都讓唐朝抓了起來,如何反抗。除了憤怒外,還有擔心,害怕唐軍象對咽麵人一樣,對他們也來個滅族。這件事對其他各部震動也是很大的。
李威這才將各部的酋長們召集在一起,主要是五咄陸部。
也將烏質勒喊來,先沒有談移民,而是談了稅務:“天山南北叛亂不休,我朝不得不派駐軍隊,也徵了一些稅務,這也是你們自己造成的。當然,我朝的一些官員品行不好,也是一方面。今天在此,我想將稅務明確下來,每年七戶人家合交一匹良馬,或者等價的牛羊糧食與金銀。於碎葉﹑龜茲﹑于闐﹑疏勒四鎮就近交納。”
在唐朝人心中,有的人將羈縻之地,完全視為唐朝的領土,有的人卻將他們視作外番,外國,最好丟掉不管,李威心中卻不是這兩種看法。對羈縻之地的認識,就如同他身上這件皇袍,是皇帝,但只是一小半的皇帝。也就是說是唐朝的領土,只沾到一小半的邊。也不認同這個政策。
比如河中地區,說它是唐朝領土,若是自己不前來經營,是不是一場笑話?西域與大漠皆是如此,朝廷花了無數的代價,死了許多壯士,最後也未必能真正成為唐朝的土地。於其這樣,不如象大食人那樣,利用武力,殘暴地將一切推翻重來,以後會不會長久下去不提,至少眼下能為國家與百姓帶來大量的好處與貢稅。
也不是說非要一體化,但至少要象後來的一國兩制一樣,朝廷有很大的管轄權利,有一定的稅務,文化語言文字是將唐朝的文化語言文字作為主流,向中央集權靠攏。各羈縻地可以保留一定的權利,但不能保留軍權。
唐朝推廣的羈縻制度已經“深入人心”,李威沒有辦法再改變了。除非象***厥那樣來一個全族暴動,徹底推翻重來。所以李威只好做一些微調,加強管理。
移民是第一步,稅務是第二步。
稅務越簡單越好,將噶爾父子在吐蕃施行的牛腿稅搬了過來。吐蕃佔據西域時,也實施這一稅務,但換成了四戶一馬,四戶一馬也不重,然而實際上到最後,一戶一馬都不止,再到後來,連褲子都扒下來帶到邏些城了。
一匹馬在中原價格很高,可在西域,一區良馬價值僅在十五貫左右。劣馬有可能不足十緡。也不可能指望他們全部拿出部族中最好的馬匹,因此均攤下來,一戶僅交納兩緡不足的稅。
但是人多。
李威估測了一下,自肅州向西,天山南北到金山,各族百姓有可能有四百多萬人,七十萬到八十萬戶,僅是安西到碎葉一帶,若是全族動援,就可以擁兵四十萬(突騎施後來強盛時佔據這一帶的三分之二領地,勝兵三十萬)。朝廷沒有具體統計過,構成又複雜,一徵稅,會少掉一半。可就是那樣,能徵到四十來萬戶,也會有近八十萬左右的稅務。有了這筆稅務,足以能維持西域整個軍事的運轉,而且大量移民,保徵了兵源與糧草供應,西域危害將會下降一半。
可是眾人眼中都閃過一些猶豫。
李威知道他們在想什麼,又說道:“這將會成為定例,以後無論朝廷授派任何將領過來,都不得以其他名義加苛稅務,包括採取供給,都必須向各部用錢帛按市價購買。要麼對付外敵有軍事行動時,各部必須承擔兵役。除了這兩條外,官員不準用任何藉口騷擾各部。”
“這樣好。”幾部酋首一起響亮地答道。
對此唐朝以前一直含糊不清,有的是官員不好,有的是特殊情況,象杜懷寶就是如此,也許他想貪汙,也許確實因為唐朝增加了軍隊,入不敷出,於是讓加重了對各部的徵收,所以才造成阿史那車薄一反,許多部族響應的後果。
李威制訂了稅法,成了定例,變成了透明化,反而會減輕各部負擔。
但也不會是那麼回事,各部以後會想辦法逃稅,官員也會想辦法生出其他的名堂中飽自己腰包。只能說有比沒有好,也會減少一半的紛岐。
同意了此事後,李威才問道:“我一直很不理解,朝廷待你們不薄,政策也僅是羈縻,不象吐蕃人與大食人那樣魚肉,可你們為什麼非要時常反叛?”
“陛下,我們沒有啊。”
“那為什麼這麼多年來,天山南北,發生了那麼多次的***,甚至有人不惜勾結吐蕃人入侵?”
“那不是我們。”
正等著他們這句話,李威接著說道:“既然你們不想背叛唐朝,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