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龍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07部分,興唐,恐龍王,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牲畜,這是留下來給移民自己放牧的,又不能動。甚至以後還陸續透過戰爭,或者購買等手段,繼續添置一批牲畜,交給百姓飼養。
但是幾年大食沒入侵河中,讓河中儲存了一批糧食,卻解了李威燃眉之急。交換方式,成本很低的,比如瓷器,運到河中損耗也很大,但價格不是以唐朝瓷器計算的,而是以河中地區價格計算的。因此,不是損耗,反而差價將從河中運到碎葉城的糧食損耗彌補上來。
各人心中繼續盤算了一下。既然交換,那個不能算的。頂多十萬百姓的口糧,對於整個河中均攤下來,負擔並不沉重,於是再次答應下來。
第四條就是宗教。
對此,所有人都忽然了,包括王方翼在內。他們全部低估了宗教的力量,李威說也說不清楚,只是強硬地說,祆教是你們祖先就遺傳下來的神靈,連這個你們都忘記了,而轉去信仰大食人的神靈,你讓我如何相信你們有堅決抵抗大食的勇氣。對伊斯蘭教李威不排斥,但對大食,李威很排斥。
這一條也答應下來。
各國的國王們同樣排斥伊斯蘭教,他們本身,包括何國的國王在內,全部信仰祆教。那一個願意信仰他國的宗教,無奈大食太強勢,因此不敢主動阻攔大食人傳教,這才導致境內一些百姓被誤導,改信伊斯蘭教了。
既然唐朝持強硬支援的態度,為什麼自己還討沒趣,不去拜讀《通斯古經》,不去拜祭阿胡拉。馬茲達,而去讀人家的《苦蘭經》。
第五條是整合軍隊。
河中地區單論士兵個體,戰鬥力不弱。個人是一條龍,可編成了軍隊,缺少訓練,戰鬥力反而變得很悲哀。沒有大食人的入侵,李威很願意他們出現目前的狀況,好統治。然而有了大食人的入侵,必須要提高他們的戰鬥力。並且各國士兵數量很少,抵抗大食入侵,各國各部要聯手,這一來戰鬥力更變得低下了,所以往往幾萬軍隊十幾萬軍隊,卻能夠被大食數千士兵擊敗。越敗越沒有信心,最後只能臣服於大食,以求安寧。
他們越臣服,結果越糟糕。每年進貢的大批稅務,又滋養了大食人後勤供給,壯大他們的實力。這得一步步來,第一步是訓練整編他們軍隊。因此將河中劃成了康、安、石、曹、米、何、史、火尋與拔汗那九個部分,乘農閒之機,將河中所有將士整編起來,讓李謹行與薛訥、郭待封、江四斤、劉德言、駱務整率五千唐軍進入河中,分駐各國,
進行指導,進行訓練,以及傳授一些戰術。主要還是在安國,李謹行親自率兩千唐軍入駐沛肯城。
這是河中各國最想看到的,想都沒有想,答應下來。
第六條是要各國交待出他們能有多少精兵,要精兵,不能要老弱病殘的,訓練的也是這些精兵,一旦向呼羅珊與塞斯坦發起進攻,必須讓這些軍隊出動。但李威又說了一句:“不攻則己,一旦進攻,我將聯合吐火羅,以及突厥,甚至從西方動援拜占庭,向大食發起總攻。將波斯國重新扶立起來,讓他們成為你們最堅實的第一道防線。”
後面不說,也會同意。大食人虎視眈眈,不是大食生,就是河中亡,勢不兩立了。況且假如唐朝皇帝開戰,唐朝必然拖下水去,難道唐朝這個聽說很有本事的皇帝,坐看自己率軍失敗不成?
所有人在腦海裡想了一下,各國將自己能抽出多少能上戰場的將士,說了出來。數量是可觀的,畢竟面積也不少,環境不象後世惡劣,因此人口密度不低,有了人口也就有了將士。結果合計了一下,居然各國將家底子抽一抽,幾乎達到九萬士兵。但開戰了,不可能全部抽走的,能抽走一半就算好的了。而且這個數量,也別當真,能當兩萬軍隊用,李威就笑得合不攏嘴了。
“那麼各位請回吧。”
“沒有了?”米國國王狐疑地問。
昨天唐朝皇帝丟下一句牢騷滿腹的話就走了,難道只是這個條件?可是除了讓他們支援一批糧食外,其他的幾乎不是條件了,改為唐朝官職,是虛的,沒有人在意。讓子弟進入長安學習,看似人質,也是必須的,也是為他們培養***人。這算那門子條件?
“難道你們還想付出什麼?若是有,一旦波斯立國,遭到大食人圍攻,你們必須在後方提供強力的支援,千萬不要再做出以前那樣眼看波斯滅亡的傻事了。”
“是,是,陛下,我們願意永世效忠大唐天朝。”米國國王說完後,立即伏下來。比起大食人的殘暴,唐朝太好了。
“不用了,都回去吧,時間寶貴,時機來臨,說開戰就要開戰,畢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