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龍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76部分,興唐,恐龍王,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而為,也是提出最佳的時機。然而能落人很多的話柄,他可不想象郝處俊那樣,立即被罷政。
於是找到裴行儉。
懂軍事,兩次大捷,聲勢正隆。
共同上書,分擔了風險,又加強了說服力。
裴行儉很客氣地將他迎到府中,庫狄氏都親自出來替劉仁軌沏茶,坐下來,裴行儉說道:“今天是那一陣香風將劉相公吹了進來?”
“若是香風,現在裴shì郎,才是真正的香風。”
“我那些功業,怎麼敢與劉卿相比。”
寒喧了一番,劉仁軌將來意說了一遍。
“海軍?”
“是啊,陛下的提議,去年在出巡時與我說過,當時臣也覺得詫異,後來越想,覺得陛下這一提議越是有理。別人不知,可我卻是親自兩渡大海,徵高麗的。第一次因為時間緊,船質量差,又正好遇到了颶風。當時我所在的船舶是最大的船舶,又是最好的船工,僥倖才逃出生天。至今想到大海上那種威力,兩tuǐ戰戰。當時出事原因很多,一是時間緊,船舶修的質量差。二是船舶多用前代圖紙,甚至參考了一些河船的船型,不適合大海航行。直到後來才逐漸調整過來。還有一個原因,船伕馭船能力差,船舶多,雖然徵調了許多船伕過來,多是馭駛的是小船,有的連大海都沒有來過。因此,一遇到颶風,倉惶不知所為。大多數出事的船舶就是這樣被風làng打沒的。”
對海戰,裴行儉不懂,可不妨礙他的思考能力。想了一下說道:“劉卿言之有理啊。”
“裴shì郎,你再看地圖,東南這一片海域有許多大的島嶼,加在一起,有我們大唐包括羈縻之地那麼大,甚至還超過。雖說天氣熱,地形複雜,一旦開耕出來,卻是最適宜種莊稼與水果的地方。並且還有礦藏。當年江南曾為九州末州,然而江南現在卻成了唐朝最富裕的所在。也許我們看不到了,也許陛下都看不到,但其地居住的國家與部族落後,又小,陛下是不會放過的。這也是為了未來著想。還有倭國,陛下使了鷸蚌相爭之策,挑起倭國與新羅火拼,已成為必然。但火拼的結果,為了最終全滅這兩個國家。倭國得了我朝大量的海船,又久經海上戰事,我朝不準備。在海上,不是在陸地上,有可能沒有登陸,就能吃大虧。因此,現在就要準備。”
裴行儉不由伏在桌子上思考。
劉仁軌又說道:“裴shì郎,再者,倭國使者即將到來,是不是也要給他們一個驚喜?是huā了一些錢帛,然而比起封禪……”
裴行儉笑了笑,道:“劉相公,別當真。太上皇身體大不如從前,所以想法……我們還是做好份內的事,不過既然是陛下想法,我協助你上書就是了。”
又商議了很久。
大早朝時,兩人聯手上書提出建立黨規海軍的奏摺。怕爭議,規模也不敢nòng得太大,在登州常駐四五千官兵,大戰船二十艘,相應的小船四五十艘,不僅是日常訓練,也是為朝廷訓練更多會馭船舶的水手。這不是後世的船舶,方向盤一拿,什麼事都解決了。
有主帆,有副帆,每一帆又有許多帆布,上多少帆布,上多高位置,都很有講究的。即便是舵,也不是後來手指頭撥撥就掌好的,數次改善之後,掌舵仍然是一件很吃力的活。
特別是遇到危險狀況,比如觸礁,或者大風暴,沒有足夠的經驗,在大海上只會船沉人亡。
長遠的,真沒有什麼大臣看得出來。但知道內情的大臣,能猜測出來,這支軍隊的建立,必然鞏固倭人出征新羅的野心,甚至有可能讓新羅人看到轉機,bī迫他們向唐朝購買大量武器。
不過最終目標是征服新羅與倭國,雖說huā的錢不算少,從建軍到每年的軍費,船舶維修費用,但在這份大單上不算什麼,牆外出來了。可連出徵新羅與倭國,他們都不認可,國內的事務還沒有平定呢,什麼時候輪到了新羅與倭國?所以還是有些反對聲音的。
聽著爭吵,李威很是不悅,為什麼父親要封禪,動靜不是很大,自己做任何一件事,權衡再三,還有那麼多大臣唧唧歪歪的。道:“各位莫要爭執,劉卿與裴卿之言,是我的主意。對軍務,你們不懂,就象去年我說突厥必反,你們皆懵懂不相信一樣。此一舉,不用五年,你們就能看出來它的用意。”
很粗暴地打斷了這些大臣的爭執。
實際上有許多大臣倒不是為了支援武則天而反對,是理念不同,所以才不認可。
然而李威一句,你們對軍務不懂,讓大家啞口無言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