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龍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35部分,興唐,恐龍王,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這也是大臣欣賞的地方,進退有度,才自知之明。
第四條納諫,當然,聽到拜託二字,這二人也是熱血沸騰。第五條是節儉。第六條是立法重法。第七條是備軍少戰。第八件事是專講僂國與新羅的,這一條很含糊,既然立為十事之一,很重要,但在朝堂上並沒才清楚說出來。因此在百姓中引起了許多猜想。第九事是重農。第十事是贖出部曲奴婢,這也是一個風向標,說不定以後新皇帝會逐步給予部民與奴婢一部分的權利。
所以老者與武則天一個說法,好是好,可過大,過迂闊,才一部分也有爭議。
兩人聲音很小,現在百姓當中,“帝粉”太多,若是讓別人聽到,認為他們是說皇帝壞話,能活活揍死。
老者又說道:“比如移民,胡漢風俗不同,雜居一起,必然會有很多紛爭,遷漢民必要任命漢官,爭執會更多。就象青海,党項人是特例,陛下為太子時又經營很久,以巨大威信彈壓的,若是換柞其他官員,就未必才這效果。因此諸葛亮徵孟獲後,不留兵將官員駐紮,而南蠻久平。我很擔心……
不出漏子,很好,一出漏子,皇帝在朝堂上還有許多敵人的,太上皇與太后也抓了重權。只要出漏子,風龘波不會少。
“張縣永高見。我也想到了一件事,陛下立法重法,用意是好,給天下貧苦百姓一個公平斷獄的機會。但以法治,畢竟有傷天和。”
中年人的話,也得到老者的認可,他是一個很有才能的的,但很長時間,都在低層官位上掙扎,因此看得很多。上面立意雖好,可到了下面,還不知被龘一干官員曲解成什麼樣子。
特別是眼首此人。
自己從清源縣因公幹前來東都,無意中相遇此人,雖是一介布衣,可是相談甚是投機,不僅才華,此人的道德也十分高尚。
開著玩笑說道:“要麼徐君上書一封,陛下現在求才若渴,若得陛下看重,徐君也不必遊學,透過科舉進入仕途。”
“張縣永說笑了,我只是一個平民百姓,就是上書,誰人將它傳達給陛下。”
“是啊,喝酒,喝酒。”老者聽了這一句,也十分鬱悶。不但是他,就是自己,何嘗不是如此,若是賞識自己的國子祭酒令狐德菜還活在世上,自己何至於今天還是一個偏遠小縣的縣承?
兩個舉起酒杯,對碰了一下。
忽然耳邊傳來一聲,道:“二位若真才才學,我替你們將書奏呈上去。”
兩人扭過頭來,看到隔壁桌子上一個青年,穿著普通,長相清瘦。但他們不認識,京城人多嘴雜,張束之警覺地說道:“我們剛才只是說一說,這位郎君,別信以為真。”
“你不用拘束,我的出身原來比你們差,可也得到了陛下的器重。”
“你是……?”
“別問我是誰,但剛才你們的談話,我無意中全部聽到,才的似乎說得很有道理。對錯我不敢評議,我卻才機會,能將你們的奏摺,遞到陛下面前。只是一個機會,要不要把握?”
誘感。
似乎這兩個人象是一個人才,陛下現在不正缺少人才嗎?而且從基層提撥上來的,也能保證忠心。
中年人還在猜海,老者已經知道這個青年身份了,在他手心上畫了三個字,畫完了中年人眼睛亮了起來……(未完待續)(本文字由破曉更新組@lys19891103提供)。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起點投推薦票、月票,您的支援,就是我最大的動力。)
第二章 正單衣試酒(二)
這不是揭破,想要人家看中,自己得拿出一點東西。
西門獅讓他揭破了身份,也不想隱瞞,說道:“二位是……”
“在下清源縣丞張束之,他是河內人氏徐有功。”張束之介紹道。
張束之現在很可憐,一個芝麻粒的小官,儘管西門獅職也不高,可人家是太子的親信,因此說話很是客氣。但他還不是悲催的,悲催的是徐有功,他的名字叫徐弘敏。李威的名字也有一個弘字,大母的,敢與皇帝用同一個字為名字?只好改掉,改成這個名字。
“剛才我聽了兩位所言,很有些道理,要不要寫份奏摺,馬上我前去拜訪秋侍郎,讓他將你們的奏摺呈到陛下面前。”
一開始他也認為皇帝條條建議很好,短期的,中期的,長期的,百姓的,蕃邦的,軍事的,國家財政的,可聽到兩人議論聲後,也覺得不妥。比如這個以律治法,首先很難行得通。
象唐律對婚姻,有種種規定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