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龍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07部分,興唐,恐龍王,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娘子,如果再變更,天下百姓如何想?議論多事xiǎo,更斷定了我家是向五姓七家媚諂的。”
主要是東宮的nv子太多了。
沒有忠於一夫一妻制那麼偉大,可現在好幾個了,不能再加了。這個理由卻是說不出來的,估計母親不會同意,連狄仁傑也不會同意。來個後宮三千一萬的,過份了一些,但最少總要來一個三十個四十個吧。
“也是,”武則天再次微笑。無論同意或者是拒絕,都有臉面。‘
看著母親高興了,李威又拿起棉huā說道:“母后,兒臣還有一件事疏忽了,需要稟報母后。”
“說。”
“兒臣在西京,為增產做過很久的思考。”
“嗯,”法子說出來不稀奇,可兒子沒有做過農事的,能想出來,很不容易。武則天點了一下頭。
“開始兒臣對增產沒有抱希望。就是種下去了,也沒有奢望出來這麼高產量,認為有三石已經很是心滿意足。”
此事也傳開,想到太子(兒子)的懵懂,武則天與李首成皆是一笑。這事兒古怪,產量這麼高,當事人卻一點不重視,甚至都不派人詢問。
“兒臣最早想的是增加一些糧食的種類。博望候從西域帶來許多糧食蔬菜水果的種子,後世很是受益。他只是出使了一趟西域就有這麼多收穫。去得更遠呢?如棉huā,原來就是產自更遠的地方。是不是有許多我們唐朝沒有的莊稼果蔬,可以引進,在山上種,在水裡種,又或者在寒地種,在熱地種?因此,兒臣讓一名去過bō斯的昭武九姓胡人,領了兒臣的sī命,前往bō斯、大食、大秦,甚至大秦的西邊,看有沒有適合的種子,帶回我們大唐。還有書籍。母后,雖然番夷,文明落後,也有可取之處。就象《齊民要術》,不及九經重要。兒臣看了幾遍,卻想出了許多造福農業的法mén。那麼外國有沒有好的書籍,摘其長,去其短?再有,大食也有一些工匠,比如大食的冶刀。雖然工匠低賤,但帶回來,對我們唐朝也會有所裨益。一樣不多,有益的事物多了,我們唐朝就會更強大。”
說完看著武則天的臉sè。母親都反對,胡應此行就是成功,也未必有人重視。
“這名胡人叫什麼名字?”
“他叫胡應。”
“可成行了?”
“已經走了。”
“弘兒,此事你是疏忽了,應當稟報你父皇與本宮,西方有許多國家,戰luàn不休,一行會有許多兇險。如給一份聖旨,卻會安全一些。”
早稟報?沒有高梁的事,胡應又是商人,你們會不會同意?不過母親之意,卻讓李威長鬆了一口,恭聲說:“母后,兒臣是疏忽了。此事會有爭議,如果胡應回來,母后能不能替兒臣擔待一些。”
“這個本宮能勉強為之,”武則天說得很“無恥”。兒子這是將功勞送給她,她來了一個勉強為之。
不過這個母親高興了,李威就高興了。
雖然準備了許多張過所,但能有和平過渡做皇帝的好?能不能做皇帝,取決於父親,更取決於這個母親……
…………………………………
母子二人的談話,其實決定了許多事。
這些事未必驚天動地,可實際的意義,卻會遠遠大於武則天nòng的什麼武狀元、殿試之類。
但母子二人皆是不覺,武則天看重的是兒子的想法,李威看重的是武則天對自己的態度。應當說,結果算是圓滿。
知道的人沒有幾個,大家被另一件事吸引了,太子的加冠禮。二十歲,也就是後來的十八週歲,或者月份大一些,十九週歲加冠。也有特例,傳說周文王五十二歲而冠,成王十五歲而冠,前者不大可信,後者是國事不得不為。加冠禮同樣十分複雜的,特別是皇太子的加冠禮。就是李治打算節約,低調處理,也會有許多官員協助參與。
首先是日期,周禮是在仲chūn,也就是二月找一個好日子加冠。後來隨著對生辰八字看重,以及孝道重視,漸漸改成生日前後,不一定是生日,這需要禮官與卜者筮日,在皇太子生日前後尋找一個佳期。就是筮日的日子也需要好日子,才能筮卜。
李弘的生日在十月份,剛出世沒有多久,朝廷就斬殺了高陽公主與房遺愛兄弟。因此,後來太子身體不大好,有一種說法,說是太子沾染了血光。加冠禮,未必在十月份,有可能在九月份,有可能在十一月份。這需要占卜決定。但筮卜的時間終於定下來了。幾天後就要舉行。‘
仁太子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