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龍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04部分,興唐,恐龍王,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父親到現在只是打壓,掣肘,並沒有動殺心。放在李隆基與漢武帝手中,自己有可能活都活不長。主要還是母親,老2輕佻燥進,成就不了大事的。父親將老2推出來,分自己的權,有好處有壞處,壞處是朝堂上以後不可能再象現在這樣全力支援自己了。好處是老2走出來,母親的矛頭會立即轉啊轉的,轉來轉去,只能轉到老2身上。
但總是兄弟的,自相殘殺的醜劇,又將上演了。所以心中不快。
可李威這句話,卻不是針對李治,是針對李賢的,做了一次還擊。因此李治不語,看李賢如何反擊,若是連這一次還擊,都挺不過來,那麼只能從名單上徹底將李賢抹去了。
事實因為李治的捧抬,又看到薛元超立即拜相,許多官員心動。特別是京官,每爬一步十分艱難,要政績,還要不能得罪各方勢力,還要勾心鬥角,越往上爬,名額又很少。現在只要表示支援一下雍王,就能升官,有幾人做到不心動?因此,李賢力量薄,李治卻給了他一個大好的機會,就看李賢能不能把握。但朝堂上還沒有開誣告之趨勢,以清流為主。是真清流還是假清流,不好分辨,大家卻總要一個臉面。太子對幾位弟弟不薄,即使上次李賢有了小動作,太子也不責,現在為了權利,不顧這事實,支援李賢,會不會為人恥笑?而且太子的大度,大氣,非是李賢所能比,李賢能不能與太子爭奪戰中獲勝?後面也讓一些官員慎重考慮的。
李賢雖然少了實務,可總不是很差,聽到後臉色一變,又有了退意。就象郝處俊進諫時所說的一句話,兄愛弟敬,兄長愛護了,弟弟就要敬重,這才是人倫大禮。大哥對自己不差,現在自己卻將手伸出來……
看到他的表情,他的另一名親信高政說道:“殿下,切不可被太子迷惹,太子掛著大義名義與仁愛,其實是對付你的一個毒招。你再想一想,今年夏初,太子是如何對付天后的,正是因為他是太子,所以也用了大義,使天后下不了臺。這樣的人,對父母都不孝順如此,又談何對你愛護。那是假仁假愛,若是你真的去敬重。等到以後他得承大統,看如何對付你吧。”
高政是唐朝開國名相高士廉的孫子,左衛將軍高真行的兒子。聞風投靠了李賢,但高真行不及其父,高政又不及真行,一代不如一代。不過高家的影響還在,因此,李治這一個推手,確實從某種意義,沒有口封讓大臣以此作為話柄彈劾,實際卻給了李賢很大的權利,來與李威爭鹿。
李賢還在猶豫不決。
高政又說道:“殿下,臣還有一策應付。”
“什麼計策?”
高政細細一說,李賢拍手道:“妙。”
然後帶著一群屬下前往三門,不是察看,是觀看三門施工,回來後作了一篇賦文。在文中極力描寫了三門漕運的艱險,死了多少多少的人,然後大哥力排眾議,一手將此事承擔,躬身數次親往,想出種種妙策,使三門之險解險。用三門的險襯托李威的功,竭盡誇獎之詞。他的才學實際還在李威之上的,李威所謂的詩詞能力,不能算,如果高興,唐詩宋詞最有名氣的,他能“作出”一半出來。
這篇賦文寫得花團簇簇,立即在洛陽流傳。
韋弘機悄悄拜見了一下李威,是司農寺卿,不是最顯赫的官職,可是九寺之卿之一,也要避諱了。面有憂色地道:“殿下,雍王來勢洶洶……”
李威將賦文接過來看了一眼,道:“寫得不錯嘛。”
“殿下……”
“韋卿,忽憂。”有人說韋弘機一個首鼠兩端的人物,就連狄仁傑都看走了眼,來信要李威切記,此人不可深信。但李威能看出來,韋弘機對自己還是沒有變心的,因此又說道:“孤要從這場博奕中退出了。”
“不可啊,”韋弘機誤會李威的意思,急切地說道。
“你想偏了,不是孤撤出,是有人要站出來。再等等吧,你就會明白。”
韋弘機終於會意,面露微笑,道:“是。”
然後李威赴宴,李賢的雍王府就是原來許敬宗的相府。整個洛陽除了皇宮,再也找不到幾棟比許敬宗這個更好的府邸。此宅罰沒後,因為奢侈,垂涎的人很多,可一直沒有定落。武承嗣到了洛陽後,看到此宅也心動過,向武則天嘀咕,武則天否決了。也沒有想到後來的事,害怕侄子住進去後,引起大臣的爭論。
當然,這天下間再也找不到比李賢更適合居住此的人物。
宅子荒廢的時間不長,略加修葺,即可入住。
李賢大設宴席,李威不但本人親來,還送來了一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