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龍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52部分,興唐,恐龍王,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修政坊自己卻是很荒寂,因為有黃渠,南邊就是曲江池,倒長著許多樹木,剩下的就是許多田陌,有百姓種植蔬菜與莊稼,還有一個景點,那就是新進士的牡丹宴,就是在修政坊裡舉辦的。挨著黃渠,有幾個石亭廊閣,一些花圃。在平時,也有許多學子來些踏遊。
漚竹子的地方離牡丹宴不是很遠,偶爾也有幾個學子來此踏遊,看到後莫明其妙,一個個很是狐疑地猜測。
池子也分成了十幾個。只知道用嫩竹子,嫩到什麼地步,不太清楚。嫩老不同,纖維不同,對紙張的質量會產生很大影響的。竹的纖維使紙張變得很薄,可有一個缺點,脆性高。如果不選擇正確的嫩竹,紙張一拉就斷,未免不美。
用手試了試,碧兒高興地說道:“殿下,竹子軟了。”
“嗯,”李威應了一聲,都漚了四十多天,也到了軟的時候。畢竟不是老竹子。不過心中有些遺憾,去洛陽早了一點,如果再拖一個半月或者兩個月,就能將新紙帶到洛陽,又替自己加了一分。
李賢卻狐疑地盯著水中的嫩竹,問道:“大哥,你說這個竹子能造紙?”
“能,而且很薄,工本也十分便宜。”
其實薄就已經便宜了,再說材料,竹子,試問唐朝多少地方有?象南方某些地區,整個山整個山都是竹子。象李賢想的更多,紙薄了,便宜了,那麼意味著更多的人能讀起書了。而且紙一薄,書也變薄了,象現在一本《詩經》如果合訂起來,即使用蠅頭小楷抄寫的,也是很厚的。也容易攜帶。
好處還不止這些。
再比如印刷,現在雕版印刷成本很高昂的,一塊石板刻上字,如果錯了一個字,或者鑿子用力那麼一下,多敲了一塊石頭,一塊石板就報廢了。再說了,在一塊石板上刻那麼多字,花費多少工時。可印一次,石板就沒有用了。
紙張貴啊,買得起書的人不多,因此雕刻印刷的書籍數量相應少了,成本就越發地高昂。可紙張一薄,書的成本下降,買的人多了。雕版印刷的可能性就上升了。
甚至李威還想弄一個銅板活字印刷,害怕人說,隱忍下來,否則更要便宜。
這對唐朝的文化推動,是一個里程碑,所以李威認為它的意義超過了陶淵明的《桃花源記》並不為過的。
但李賢還在懷疑地踱來踱去,最後問:“大哥,你確信它能產出薄紙來?”
“確信,”這是竹纖維造成的,想不薄都難。
“大哥,你是從那本古書上看到的?”
李威在皇莊試驗新莊稼,這件事漸漸風聞開來,那個都好解釋,《齊民要術》上是記載了不少。可是這個竹子造紙?
“這件事有些怪異,那天我們一道去東市,二弟,你可記否?”
“記得。”
“那天那個魏思溫對父皇母后出言不遜,我十分反感,”一下子將魏思溫踩到泥巴里了,怎麼辦呢?就是自己不踩,估計父母親也聽說了此事。再說,即使聽到了,也不過笑笑,象街坊裡百姓對母親怨氣很重的,但母親呢?
這個想法是不對的,後來歷史上全國告密,何嘗不是沒有這個成份在裡面。怨氣是有的,只是武則天放在心裡面了,沒有發作。
又說道:“後來到了那家紙鋪,看到許多紙,這時我在腦海裡突然浮現出一幕,似乎看到太宗祖皇,與父皇母后,站在一排排竹子前面,然後這些嫩竹放在水裡了,最後變成了一張張很薄很白的紙。”
白紙也是未必,如果不是用《天工開物》中的技術,加了石灰,竹紙起初卻是又脆又黃的。
李顯驚奇地說道:“你是說老天看到太宗與父皇母后政德,賞賜給你的靈感?”
“可,可,”碧兒有些急,這分明是太子的功勞,如果這一說,豈不是變成了皇上與皇后的功勞。至於太宗,功勞太高了,無需這個來錦上添花。
“可什麼?這是事實,”李威一本正經地答道。
這時候人們很迷信,這一句傳出去,多半百姓當真。雖然迷惑不了父母親,特別是母親。她也許認為自己是從什麼地方得來的方子,於是將功勞抹下來,讓給了她與父親。
可這做錯了嗎?
恐怕好大喜功,連封禪都要跟去的母親,最是開心不過了。
李賢卻狐疑地再次看看大哥,嘴張了張,沒有說出來。還是先等近兩個月後,新紙出來再說吧。
看了一會兒,李威說道:“我們出城再看看。”
到了皇莊,莊裡面將種苗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