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1章 尾聲(26)
明藥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911章 尾聲(26),醫妃,王爺枕上撩薛湄蕭靖承(神醫她千嬌百媚),明藥,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時間飛逝,一轉眼就是五年。
五年光陰,落在每個人身上都是不一樣的。
建弘帝在四年前就退位了,他現在是太上皇,皇位傳給了太子姜瑾。
太子姜瑾登基,年號延平。
新皇帝看似沉穩內斂,實則手段強硬。
楚國之前推廣《千字文》,效果很不錯。
雖然不可能全民脫盲,但對於有心上進的寒門學子而言,是開啟了一條通天之路。
他們不再需要昂貴的啟蒙,就可以認字了。
認字之後,只要心智堅毅,就能唸書,就能打破望族對官場的壟斷。
姜瑾登基第一件事,就是開恩科,全國大考,直接把梁國半遮半掩的科舉制,推廣到整個楚國。
應考學子高達五千人。
姜瑾依照薛湄那科舉制的規矩來,先考秀才,再考舉人,然後是進士。
進士設了三榜,取前十人,直接入官場,或下方地方歷練,落在六部做閒差,慢慢熬資歷;剩下的人進翰林院,繼續讀三年書。
這三年,就有專門的夫子,教導他們專門的治國策。
至於秀才,他可以免個人賦稅,官府每年補貼他一個人的口糧;舉人,他可以免全家賦稅,官府補貼他全家口糧。
“讀書就有光耀前途。”
第一次科舉,新皇帝把此事深深種進了百姓心理。
望族們想要阻攔,已經晚了。
任何民心所向之事,都是無法阻止的。
誰想開歷史的倒車,歷史的滾輪就會碾向誰。
當然,望族們也顧不上去阻攔,因為嶺南開墾出來了很多的土地。
太上皇和新皇帝一致覺得,想要打消望族對朝政的桎梏,與其和他們真刀真槍,不如給他們甜頭,把他們養得腦滿腸肥,讓他們失去鬥志。
嶺南的土地,就是那肥肉。
“憑藉蜀中的良田,一畝可以換三畝嶺南的土地。”
“嶺南一年三熟的稻子,可比蜀中的田好多了。”
“水路出奇的暢通,糧食運回來容易,去嶺南也容易。
誰不換,將來可別後悔。”
貴胄們一開始還在觀望。
而後,誰家先換了一千畝,收穫遠遠比蜀中高,激發了其他人。
大家對此很熱衷。
朝廷又說:“嶺南地廣人稀,誰家有本事開荒,開出來就是自己的。”
除了種植水稻,還有土豆和紅薯,也是高產量的農作物。
楚國與梁國通商,也慢慢在跟齊國建立商道,彼此協作。
齊國沒有紅薯和土豆,而這玩兒因為產量奇高,薄利多銷,齊國瘋了一樣的買進,這也是一大筆的收入。
望族們的注意力,都轉移到嶺南去了,朝中皇帝的科舉制,反而備受冷落。
有學子們看出了端倪,發現自己的地位要受到寒門窮酸的衝擊,打算反抗。
然而,自古書生難成大事,很快不了了之。
過年的時候,太上皇特意回了趟宮,帶上靖王夫妻和他們的孩子們。
“瞧見新的靖王妃了嗎?
和先王妃生得好像。”
“言談舉止也像,只是年輕個七八歲的樣子。
要不然,我都以為是她復活了。”
“太上皇可疼她了,從前就當公主似的,她哪裡是王妃嘛。”
靖王夫妻倆回京,引發了各種猜測。
不過他們倆不在乎,住到了靖王府。
太上皇則住到了宮裡。
“安排一次家宴吧。”
太上皇對新帝說,“就你們兄弟姊妹,不用其他人。”
新帝道是。
很快,宮裡起了宴席。
太上皇看著自己的兒孫們,仍是沒有平常人家老祖宗那種慈愛。
看第一眼還好,第二眼他就有點煩了。
他之所以非要見見孩子們,只是為了像新帝傳遞一個意思。
他把孫兒孫女們,一個個叫到跟前,給了他們荷包。
這個時候,大家都看得出來,太上皇對新帝多年無子心生不滿了。
新帝手段鋒利,這些年王爺們安分守己,哪怕是五皇子紀王,也踏踏實實辦差,沒有起兵造反的意思。
但新帝可能無法生育,這件事在朝中傳遍很廣。
他的後宮已經有上百人,德妃一次次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