吻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7部分,楊貴妃,吻火,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十里,原名始平,景龍二年,金城公主下嫁吐蕃,皇家儀仗送行到此為止,故將地名改為金城。又增造了一所皇家的館驛,屋宇雖不多,但徵用縣署和原有的館驛,大致上可以對付。
不過,由於咸陽的情形,使楊國忠和高力士對原來的安排已失了信心,皇帝也看出了,他明白,倘若今夜不能維持秩序,對人的心理影響會很大,於是,他親自召入內侍監袁思藝,著他帶八名內侍趕赴金城安排——袁思藝官三品,是內侍中除了高力士之外高官階的人,皇帝以事態嚴重而出動了宮中最高階的人員。
於是,九騎馬立刻出發了。
在咸陽望賢宮的隊伍,捱到未正才再行列隊出發——在行將上道時,皇太孫代表了太子來向祖父問安,太孫以後面混亂,太子不敢擅離作為不來的藉口。
再度啟程了,人人的情緒都顯著地低落著,不久之後,長安城內大亂的訊息也傳了來!
皇帝得到報告:長安城在宮門開啟之後,內侍、宮女逃出,訊息傳開,就亂了起來,殿前軍不受節制,散奔出來搶掠,市井無賴也跟著闖入東市搶劫,後來,邊令誠的兵出來維持治安,殺了十多人,搶劫之風才止。但全城混亂,通向南面和西面城門的道路,擠滿了逃難的人。
大唐天子為長安的情況而流淚不止,他哀哀切切地向貴妃說自己對不起長安百姓。
對此,楊貴妃有空茫之感,她以為,如此地逃難,早已料到會引起混亂的,此時說對不起長安百姓,又有什麼用呢?
再者,身在逃亡途中的楊貴妃,真切關心的是前路的禍患。在咸陽的際遇,使她心憂,長安雖然是最可戀的地方,但長安已放棄了,現在切身的是前路。
她努力安慰皇帝,她切望皇帝能寧靜著應付未來,此刻,與政治無關的貴妃也看了出來,真正遇到大事,只有皇帝有能力應付。
向金城的路上,行進更加緩慢了,天氣熱,走了一上午的人的體力不濟,精神頹喪,他們在出長安城時,行列整齊和有壯盛相,現在,很萎頓。
日沉西了,夏日長,一個下午在路上,到接近黃昏之時,仍在路上,金城很近,但走起來卻無限遙遠!
車上的皇帝漸漸地煩亂,焦躁。
天色暗了,夜來了,宮車隊伍燃了燈。皇帝曾掀帷外望,他充滿了牢騷地說出:“他們總算曉得帶燈火!”
沒有人敢介面,現在,楊貴妃也掀帷外望。前面,燈火一長串,後面,燈火也是一長串,隊伍拉得很長,在黑暗中,蜿蜒的燈火在黑沉沉的郊野中,有淒厲的華豔,她茫茫地看著。
宰相楊國忠在天黑之後,就騎了馬傍著御車而行,高力士或前或後地照顧著。這位老內侍面有重憂,他悄悄地告知楊國忠,袁思藝到此時尚未迎上來,金城那邊可能出了問題,楊國忠吃驚著,欲下令做好作戰戒備!
“不行,如果頒發準備作戰的命令,軍士會逃散,現在只有走著看了!”高力士沉重地說出。
在黑暗中行進的隊伍,到金城時已近半夜,前鋒於戌初到金城,一名郎將來報告:金城的人已逃空!
李隆基在車到金城驛之前得知金城的官吏逃走,連特遣的三品大員,親信的內侍監袁思藝一行也逃了。他憤極,脫口而出:“我會死在路上!”
無人敢再話,侍從們擁著皇帝貴妃入金城的皇家驛站,在油燈和燈龍的照耀下,皇帝入了驛站的正屋,外面,是一片雜亂,而且間雜有哭叫聲。
楊國忠和韋見素入覲,告以正努力設法安排膳宿,皇帝一句話也不說,只向兩位宰相揮揮手,接著,他走到向外的視窗看——一片雜亂,叫罵聲和哭聲不絕。
高力士進入了——李隆基看了他一眼,忽然心灰,意志消墜盡,他一手徐徐地按住腰間的刀柄,眼淚流轉之間,拔出刀來!高力士驚異地叫了一聲陛下!
“力士,是時候了,我……何必等到烏江才自刎!”皇帝舉起刀,在哀憤中欲自殺。
高力士迅速上前,抱住了皇帝的手跪下,四名相隨的內侍也挨近皇帝而跪下。
“陛下,局面並未到這地步,此時,千鈞一髮,全靠陛下鎮定將事,居中領導,如陛下意志一馳,大唐天下,就此土崩瓦解,不可收拾!”高力士用力說。
“……我……我……”李隆基氣呃著。
入內更衣的楊貴妃聞聲,快速地奔了出來,她自皇帝手中取過刀,為之入鞘,再扶皇帝坐下。
“連袁思藝也會棄我而逃,唉,眾叛親離的場面,只怕會在今日出現!”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