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裁判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14部分,礪刃,換裁判,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名普通的軍官成為陸軍總司令兼武裝部隊總參謀長。換句話說,在獅子山這個戰亂不斷的國家裡,科馬迪是實際上地統治者。
這次獅子山的戰亂也與科馬迪有一定的關係。首先是兩年前,科馬迪親自策劃的,針對北部省的掃蕩作戰耗時半年,結果卻以失敗告終。這次大規模掃蕩行動讓科馬迪顏面盡失。而且助長了其他叛軍、游擊隊的氣焰。更麻煩的是,在掃蕩作戰中,獅子山政府軍損失了大量兵力,消耗了大量的軍費,導致國家經濟一蹶不振。在隨後地一年多里,利昂幣以難以想象的速度迅速貶值,雖然利昂幣與美元的官方比價仍然沒有變化,但是在黑市上,10億利昂幣都換不到1美元了!
經濟的迅速崩潰成為了獅子山內戰的導火索。加上獅子山也沒有什麼經濟基礎,只是自然資源極為豐富。其鑽石、黃金的儲備尤為突出。也正是如此。獅子山內戰各方爭奪的焦點就是鑽石礦與金礦。
半年前,獅子山政府軍丟掉了東部省,全部退縮南部省,而其主要的鑽石產地就在東部省與北部省,南部省以漁業為主。失去了重要資源的獅子山政府就無法獲得更多的軍火,無法組建更多地軍隊。也就不可能在內戰中佔到便宜。
如果不是獅子山政府有一定的積蓄,而且在年初的時候政府內各大派別達成了一致意見的話,那麼獅子山政府肯定完蛋了。科馬迪能夠支援到現在,除了他強有力的軍事統治之外,還有其雄厚的根基,加上非盟地支援。可是按照眼前的情況發展下去的話,不出半年,獅子山政府必然倒臺。而科馬迪只有兩個結局,一是流亡海外,二是在戰亂中被打死。當然,他不會甘心就這麼完蛋。作為一個在塞拉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