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裁判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53部分,礪刃,換裁判,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說簡單點,就是在油價偏低的時候大量買進,在油價升高的時候就減少進口,如果油價有在短期內回落的可能。還可以高價出售在低價時買進的石油,獲得差額利潤。”羅貴勇簡單的解釋了一番,又說道,“這種調節手段在很多國家都有,比如美國的戰略石油儲備就可以滿足全美國1年以上的消耗,前年,石油價格持續攀升的時候,美國就多次透過出售儲備的戰略石油來降低油價。只是。這種調節機制有一定地時間限制,即不可能超過戰略石油儲備的消耗週期。日本的戰略石油儲備最多滿足國內半年的消耗,而高油價已經持續4的時間,還有可能繼續持續2。。額資金購買石油,才能夠滿足國內經濟發展的需求。”
這個道理很清楚,凌天翔等人都沒有提出疑問。
“負責購買石油地仍然是這三家石油公司。”思考了一下,羅貴勇又說道,“雖然日本國內的成品油價格一直位於世界前列,但是當油價上升到了200美元一桶的時候,富有的日本人也都承受不起高油價的壓力了。油價的上升,導致電力、食品、服務、工業產品、運輸等等方面的成本都急劇攀升。日本政府又不可能跟著調高國內成品油,以及工業用油的價格,因此就只能向負責進口石油地公司提供高額的差價補貼。實際上,這種補貼在任何一個國家都存在,美國政府,共和國政府都在向石油公司提供補貼。問題是,當油價超過了150元一桶,更別說美元一桶,任何國家的經濟都難以承受這種高油價�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