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菇涼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百七十三 萬軍叢中取上將首級,三國:開局誤認呂布為岳父,張菇涼,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張南和焦觸帶著三萬大軍大搖大擺的行進在濱海道上,速度很慢。

一來是因為正值雨季,濱海道一路崎嶇泥濘,難以行進;二來,他們可沒忘記自己此行的目的本來就是做疑兵聲勢用來吸引烏桓大軍注意的。

這一招很管用,即便是簡單的聲東擊西,蹋頓也沒看出來。

當然,這不能說完全是蹋頓不懂兵法,實在是他很難想象有人會去走那條被荒廢了兩百年的無人區。

所以,在得到第一手訊息後,蹋頓立刻就派遣了峭王蘇僕延和汗魯王烏延率領三萬部落大軍開赴碣石以抗衡呂軍。

丘力居死後是蹋頓接任的單于位置,而峭王蘇僕延和汗魯王烏延這兩人皆領各自部落八百餘,隨時可以拉出幾萬人來戰鬥的,足見蹋頓對此次抗擊呂軍的重視程度。

而另外一頭,趙雲的萬人分隊在田疇的引領下,披荊斬棘、修建損毀的棧道,即便是輕裝簡行了,也足走了三十七天才成功翻越燕山山脈、經漠北沙漠之地又折返回群山之間來到了右北平的邊陲。

儘管他們的行動已經足夠的隱蔽了,可架不住烏桓也有遊牧的習慣,隔著柳城還有近二百里地呢,蹋頓就獲悉了他們的動態。

這一下,把蹋頓嚇的夠嗆,要知道峭王蘇僕延和汗魯王烏延的三萬大軍可是遠在七百里外,加之山路崎嶇,就算派快馬去告急求援,等他們回來的時候,這柳城估計都被攻破三回了吧。

該死的呂軍,怎麼會突然出現在二百多里外的平剛城呢,無法理解,無法理解啊!

等他知道來人只有一千五百騎的時候,又忍不住在心裡自嘲自己亂了方寸。

興許呂軍來人不止一千五,可他的前鋒只有這麼多,只要吃下了這波前鋒軍,中軍士氣大損,從哪來就回哪去吧。

雖然峭王蘇僕延和汗魯王烏延帶走了三萬柳城都軍,可烏桓社會制度的優勢在這一刻體現出來了,他們的部落很多,只需要從各部落立刻召集一批青壯過來,可以不費吹灰之力就能組建一支萬人騎兵,而且各個戰力彪悍。

反正他們隔著自己還遠呢,蹋頓立刻就行動了起來。

畢竟是烏桓單于,號召力還是很強的,只一聲令下的問題,當天就有三四千人趕了過來,而且清一色的騎兵,或持弓弩,或持長矛。

而匯聚之勢一直在持續,到第二天早上的時候,已經有八千多人了,再加上自己的親衛,大軍一萬兩千眾。

照理說呢,這個時候最好的選擇是以逸待勞,埋伏在柳城周圍,等呂軍出現後便可出其不意攻其不備打他們個猝不及防。

但烏桓素來不懂什麼叫兵法,只知道生死看淡、不服就幹,所以,蹋頓帶著一萬兩千人風風火火的就朝著平剛城的方向趕去。

最後,竟是如同歷史的車輪一般,在白狼山下堵上了呂軍。

白狼山的山腰處,望著下方烏泱泱的烏桓大軍,就連顏良和文丑都有些忐忑,遑論是其他的騎兵。

縱然他們都是跟著呂布血水裡摔跤從幷州打到關中,從濮陽殺到徐州,乃至於在大漢半個版圖都殺了一個圈的幷州狼騎,此時此刻也不禁要咽口水。

情況很不妙,己方就這麼一千五百騎,而烏桓呢,目測也不下萬騎,所持不是長矛就是弓弩,敵我力量懸殊太大。

再者,對方又是有備而戰,而己方的中軍還在後頭,僅前鋒這一千五百騎被圍白狼山,堪稱是孤立無援也不能久戰,軍心出現動盪卻也在情理之中的。

“兄長,侯爺這回失算了啊,想來張南和焦觸那頭吸引的烏桓軍並不多!”顏良皺著眉頭說道。

文丑不語,只認真觀察山下情況,似在尋找可乘之機。

眼下,除了滿寵在中軍處壓陣,剛入呂營的郭淮和郝昭也跟在了前鋒營裡。

如果說郭淮跟著父親在雁門關戍邊是跟鮮卑、匈奴幹過仗的,面對這種懸殊尚能自穩也說的過去,可郝昭作為初出茅廬的武將,竟然也能從容自若,這倒是讓顏良有些詫異的,看來這回沒選錯人呀。

“非是允文失算,你們有所不知,昔年我在公孫將軍麾下的時候曾與烏桓有過交戰,對他們的習性頗有了解。”

趙雲打眼望著山下沉吟道:“烏桓除了跟隨蹋頓身邊的王庭軍外,南下掠奪之時都是從各部落召集青壯,他們每個部落都有一個首領,稱之為‘大人’,只要大人一聲詔令就能集結數百乃至數千不等的騎兵。

我猜想蹋頓身邊的王庭軍應該都被張南他們吸引走了,眼前這些,八成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三國之說書先生

漂漂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