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菇涼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百二十一 君子藏器於身(二合一),三國:開局誤認呂布為岳父,張菇涼,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對於袁尚的控制林墨是絕對的謹慎,除了安排趙雲、魏越、高順和徐盛輪流給他做貼身保鏢外,大營百丈內全部都是呂營人馬,而袁尚的活動範圍是不可以超過五十丈的。

這要是擱從前,手底下的人肯定是有意見的,但現在這個節骨眼,問題不大,因為他的人死傷太慘了,其他又多做了俘虜,真正忠誠於袁尚的人已經不多了。

值得一說的是,把手頭上的事情部署完,高順才跑來告訴林墨,自己趕來的時候呂玲綺為此專門跑了一趟蕭關,是給林墨帶一封家書。

看著手中的帛布,林墨有些恍惚,在這個時代,尤其是戰時,送一封家書是很難的。

因為部隊是隨時可能移動,而軍營裡非戰不可動用快騎,尋常軍士一年乃至幾年都可能收不到一封家書,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真不是說說而已。

呂玲綺的信裡倒也沒說什麼,只是拉扯了一些家常,比如肚子越來越大了,孃親說看起來像是個男孩,捎帶著也提了提紅袖招這頭的進展並沒有因為自己懷孕而擱置,郭照那丫頭挺會辦事的。

最後,便是關切的讓林墨一定要小心,戰場無情。

呂玲綺的信,能讓林墨感受到一種安寧,就好像無論你多晚回家,總是會有一盞燈為你亮著。

當然是要回信的了,林墨奮筆疾書了一封覆信後,大概是靈感來了,於是又多寫了三封信。

一共四封,分別去往兩個不同的地方,林墨遐想著收到信的人會是怎麼樣的表情,應該是挺有趣的吧。

“子龍,這是我的家書,有沒有需要一併送回去的,別忍著哦,這趟信使離開,還不知道什麼時候才有機會了。”林墨是特意跑到了趙雲的軍帳裡,在他面前揚了揚手中的帛布。

“我送也是往常山送,彭城又不順路。”

趙雲乾癟癟的回了一句後,林墨點點頭轉身離去,一邊走一邊嘆道:“噢,那算了,唉,也不知道紫陽書院那頭怎麼樣了,聽玲兒說蔡琰早就寫完了四百多冊書籍,最近似有去意,可惜了,可惜了呀。”

趙雲真就忍得住不開口挽留,只不過林墨走後,他猶豫一番,還是走到了臺案上,拿起一塊帛布發呆,千言萬語卻不知如何下筆,有些惆悵。

接下來就是帶著袁尚去收攏袁譚中軍寨裡的十幾萬人,袁譚死了,韓莒趙睿也死了,主心骨就變成了辛家兄弟,再配合郭圖,效率還是很高的。

當然了,最主要的原因其實還是糧草,這些人總是要吃飯的,袁譚一死,後援補給都斷了,再加上辛家兄弟和郭圖策應,又畏懼呂布的虎威,投降的比較順利。

正如林墨估計的那樣,跑了一批人,數量不算太多,零零散散加一起估摸著在兩三萬人這樣。

也不知是確實忠誠於袁譚而選擇落草為寇,還是本來就無意參戰被抓的壯丁,不過呂布並沒有以逃兵論罪將他們抓回來,畢竟這個時候需要的是穩。

即便如此,要對這十幾萬人進行重新編排,對原定的屯長、軍侯、司馬、都尉、校尉等等進行大洗牌也是非常耗時的。

當然,這一切不需要在夏津進行,按著林墨的要求,是把所有人都拉到了平原去,這麼做有兩點好處。

第一是方便對這些部隊進行精簡裁員和大洗牌,其他不說,司馬以上的如果無法確定忠誠問題那就必須換上自己人,更別提還有無數的細則問題。

再一個,袁譚死了,青州是第一個需要收復的,這裡頭涉及到了撫民問題,不過這方面袁家底蘊優勢就體現出來了,他可不需要像呂布那樣一個個郡去拜訪,一紙文書,青州六郡的太守就老老實實的過來拜謁新主。

不來?

沒問題啊,我叔父很能打的哦,而且還是師出有名的那種。

呂布一度是羨慕的不行,真沒想到這麼個繡花枕頭作用如此之大,林墨對此是笑而不語,他的作用你才發揮了不到十分之一呢。

未來的路長的很,絕是少不得袁尚的幫忙。

唯一有些風評不好的地方就是,現在想見袁尚的難度變得很大了,欲見北國之主,先會蘭陵侯。

呂布擔心時間久了,這風向會不對,輿論上對呂家不太有利,但林墨無所謂,這種事情,做都做了,伱還想神不知鬼不覺?那顯然是不可能的。

曹操有句話說的好,譽滿天下者往往都是毀滿天下,有些時候是可以不必過於在乎自己的羽毛被打溼的。

沒有呂布和林墨,袁尚早晚也是會走上覆滅之路的,袁家內部的問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唐磚

孑與2